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玉玮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目的,主要是形成符合“互联网+”背景的学生管理新形态,促使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在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下,高职院校要有效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构建层次分明的思路框架,有明确方向的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即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二以网络为媒介互联多维空间,三高职院校需全面驱动管理队伍的内涵式发展,四延伸与优化学生管理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互联网+管理”是科技领域蓬勃发展的结果,更是时代创新式和内涵式发展的产物。高职院校需在“互联网+”背景下形成先进工作理念与思想,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高质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紧跟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和趋势,科学的创新与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和模式。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能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致力于高质量实现学生管理崇高使命的同时,能真正彰显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和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
  1.实体与虚拟关系
  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介入,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特征,对学生思想成长和性格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互联网技术与各个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改变与创新以往的发展生态,由此对高职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无论是从学生本身的教育与学习维度来讲,还是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视角来看,高职院校都有必要构建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1]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管理上形成创新思想与模式,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形成开阔视野,不局限于知识和文化的讲解,更不能拘泥于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下加强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尤其,互联网技术深度介入学生管理工作后,高职院校必须有效处理实体与虚拟关系,在虚拟与实体的不同空间维度下与学生构建对应的交互与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形成更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形态,要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空间下做好各项工作安排与任务设计。管理人员要根据学生的行为思想特点,善于与不同价值观和认知的学生构建适合的交流与交互关系,并能在线上和线下都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教师要把握好虚拟与实体的关系,继而在不同的交流语境下,更加科学地传达先进思想与正确观念,使学生愿意听取与实践。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虚拟管理,应能与实体管理有机结合,在不同空间维度和语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2.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形态和成效来看,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在学校仍处于主体失落的状态,很多情况下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和各种制度要求,导致他们缺乏极强的自主能动性。教育工作者更注重凸显学生的可教性,大大忽略增强他们的主体性。管理主体与客体往往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一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虽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应有效把握好管理的度,在学生管理中形成相应的服务意识。高职院校要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新定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继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生成新的标准与方式。[4]面向高职生开展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需能构建更加和谐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多样和愉悦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完成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不应成为改造和被约束的对象,需最大程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与学生应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互关系,尽力驱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实现动态和持续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进化。
  3.效率与输出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有效把握效率与输出的关系。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与效率;向学生输出的各类信息,是否真正做到精准触达对象,且能否获得良好的反馈;管理者定义的管理效率,是否真正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管理的成果与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是否契合,高职院校需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探寻正确的答案。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育具有卓越才能和良好思想素质的人才,在合理规则和规范的约束下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能在深度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5]而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过程中,需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恰当引导与约束,不能限制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应是有意义的,不能因形式化地推进各种管理规章和制度造成无意义的结果。高职院校必须科学和有效输出信息,保证学生真正接受、接纳、认可,继而真正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通过科学引进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1.精准定位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即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品质、思想素养、知识素B、能力素养、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管理者要有效把握实体与客体的关系,明确在不同的工作场域与空间下需输出何种工作内容。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问题,并了解他们在虚拟与实体环境下的不同行为特征与表现,设计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更热衷于在虚拟网络社区社交与表达,由此形成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6]而高职院校在实际展开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科学设定工作目标,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制定工作模式和内容。
  2.优化管理内容和方法
  在多元和开放的工作空间与场域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管理内容和方法。而工作内容的扩充与丰富,要能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塑造。同时,高职院校应合理拓展学生事务管理内容,既要在思想层面进行引领与个性化教育,还要为学生职业选择与专业学习提供支持,并能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能力提升、思想素养培养等方面加强创新,要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时期与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学生熟悉的网络论坛或虚拟社交,应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各种交流与交互活动。[7]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思想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与优化管理内容和方法。学生管理工作应从思想和知识教育等方面向心理辅导、行为规范教育等方面延伸,将学生学习管理与生活服务深度结合,由此不断扩充学生事务管理范畴,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和全面发展。

nlc202301051441



  3.打造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要把握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而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获得更大的成效和良好成果。而学生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等,会对最终的管理效果和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必须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更好地把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质量,并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和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的管理队伍,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根本价值,由此才能形成更加先进的工作思想和管理模式。而高职院校必须为管理者的自我提升和进化提供平台,引领他们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与文化,以卓越的能力和极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为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创造更优质的条件。高职院校要有效优化人才结构,面向整个人才市场引进更高质量地教育人才,整体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质量,能合理扩大信息类管理和教育人才的比重。高职院校要利用高层次人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提升整个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为学生创建更加开放和先进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1.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实际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形成契合于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要在学生学习、生活、实习、网络活动等方面,给予最先进和恰当的引导与指导。管理人员要重新定位自身的工作角色与身份,把握好主体与客体、虚拟与实体的关系。当互联网技术被深度介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后,管理者必须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落实各项工作。管理者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各个阶段精准输出,保证自身所要传达的有用信息确实被学生接受与内化吸收。如学生受网络中不良思想与观点的影响产生错误价值观时,辅导员必须开展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与学生深度交流,了解他们当下的思想状态与心理特征,以及产生错误思想、发出偏激言论的诱导因子,由此科学制定指导和思想教育方案。其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与管理的过程中,尽量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对话空间,在愉悦交流与交互的氛围下,真正了解学生深层次需求,继而更加精准地输出先进理念和优质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最后,管理者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语境与氛围下,有效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不被网络中的错误信息所影响和干扰。依托现代教育工具,做好静态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动态信息管理模式和内容。即在学籍管理、家庭状况了解、学生个人信息收集与整理、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等方面,都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实时更新信息数据,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增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与时效性。
  2.以网络为媒介互联多维空间
  高职院校要利用技术手段优化学生管理生态环境,为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者应以网络为媒介互联多维空间,形成契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管理理念。着力于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能深度挖掘学生个体的价值潜能,利用先进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虚拟和多维的空间下,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开放性思维。在彰显个性和创造性的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与完善教育空间,以网络连接多维空间,引领学生在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下学习先进知识与优秀文化,保证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康心理。高职院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需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科学制定学生管理计划。既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与思想品质,还要深扎于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成为具有显著市场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以此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他们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3.高职院校需全面驱动管理队伍的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形成精准育人观念,明确学生所需与所想,更加精准和及时地进行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高职院校需全面推动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管理层要制定导师制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根据学生思想成长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保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想同频与认知同位,否则不利于优质信息的精准输出与输入。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是学生与导师建立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结合自身问题M行及时沟通。导师需在学术和职业规划方面给予学生精准和恰当指导,保证他们深度和有序地参与到对应实践活动中。管理队伍以高质量和个性化服务学生为主,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与诉求,实现精准的内容供给。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可包含各学科教师和辅导员,也可覆盖优秀学生或班级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使整个管理队伍获得内涵式发展。
  4.延伸与优化学生管理空间
  开发与设计智慧校园学工系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可利用技术手段延伸与优化学生管理空间。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需成为高质量和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而管理者要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成长规律和心理品质,能因势调整与优化工作模式。高职院校要建设智慧化校园,进而达到延伸与优化学生管理空间的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更加智慧和先进的学工系统,继而构建集教育-管理-实践-科研四位一体的综合学生管理模式,在理论、实践、科研、实习等不同空间下,都能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成长问题为导向,加强用户模型的创新设计,依托智慧校园学工系统,在学生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网络社交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不再着重于“管”,要加强服务与思想引领,因势利导地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互联网 +”背景下,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被管理者的个性特征与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学生管理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高职院校必须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学生思想成长、价值塑造、求职就业、学籍管理等方面都能给予最精准和恰当的引导。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与完善学生成长与发展环境,以网络为媒介,有效连接虚拟空间与实体环境,在多维的时空下科学地输出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引领学生成为具有极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思炜.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路径研究[J].大学,2021(51):38-40.
  [2]怀璐欣.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59-162.
  [3]高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问题及发展探析[J].科技风,2021(34):122-124.
  [4]夏洁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1(11):62-63.
  [5]何欢.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现代交际,2021(21):146-148.
  [6]许建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J].吉林教育,2021(32):31-32.
  [7]杜汶鲒.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1(31):103-106.
  (作者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责任编辑:刘占行)

nlc2023010514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75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