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价值意蕴、核心要义与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全力 张笑钦 陈志勇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如何应答时代命题,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备人工智能知识能力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本文通过阐述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施的意义,分析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的内容,提出基于价值意蕴来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校教学,价值意蕴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培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准确把握人才发展需求,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将现有的信息化教育D向智能化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缺乏的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富有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员工。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机器开始具备自我学习等人类的特有的智慧,通过分析、总结庞大数据的规律性,逐渐具备一定的智能。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机器完成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将人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思考哲学、逻辑等不确定性方面或有创造性的重要工作。
1.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通识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注重帮助培养受教育者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发现原有知识中潜在的问题,然后去表达新知识,创造新的知识。[1]
2.实施通识教育提升人文教育水平。在人工智能时代,记忆和逻辑是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而这也是人类的弱势,借助人工智能弥补人类的不足,利用机器完成、生产更多的内容,人们将精力聚焦富有创意、个性、审美等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的内容将会获得更高的溢价。准确地把握人性、人的心理需求、审美偏好等人文要素是生产优质内容的前提所在。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活动,塑造学生高尚德行,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2]通过人文教育和美育,满足受教育者在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帮助受教育者提升审美能力,塑造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实施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建设与改革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
1.实施目标专业分类。应对所在高校的专业情况进行调研,针对人工智能在各专业、各行业内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人工智能与各专业的结合情况,按照各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耦合程度将专业划分为紧密耦合型、普通耦合型和松散耦合型等类型。
2.规划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按照“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高级应用”、“人工智能编程”分类来规划课程内容,细化每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合理设置课程模块的内容。[3]
3.建设课程内容。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内容,研究课程模块具体内容,包括内容建设、教材建设、试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等。
4.实施课程内容。专业的教学团队深入研究分析课程实施方法,循序渐进推进各专业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同时,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弥补师资的不足,按照先落地实施,再改进优化的顺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5.建立师资团队。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活动时,针对通识教育对实施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集中培训,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人工智能相关的师资,帮助任课教师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识课程教师团队,提升其通识教育技能,确保其能够承担相应的通识教育教学任务。
1.分步实施。教学管理部门要对通识教育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形成对人工智能下的通识教育的正确认识,同时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取代传统的通识教育。其次,根据人工智能与各专业的关系紧密程度进行梳理与分类,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提供分类依据。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利用公开课到公选课实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转变,实现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全覆盖。
2.分析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度,设计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针对各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耦合程度,分别设计课程内容模块,细化每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合理安排课程模块内容,优化设计与实施内容相关的案例。
3.基于MOOC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创新MOOC模式下的“1+M+N”模式,依托1门由名师开设的优质MOOC线上课程,推动N所高校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不同高校之间,通过线上线下相互协同的方式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教学活动。[4]对于学生来说,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通过参加本校线上通识教育课程的班级研讨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我学习,采用跨班、跨校的教学方式参与线上研讨与互学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互学、共学环境。
4.加强双师型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借助“内培+联培+外引”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提升授课能力和实践能力。内培是将教师派送到企业去实践培训,引导申请企业委托项目、各类研发科研项目等;联培是高校不定期地将骨干教师派送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研发立项等活动,让教师体验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工作氛围,接受企业的考核;外引是针对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等,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人工智能行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等参与高校的教学、实训等工作,帮助高校提升教学水平。
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是帮助受教育者解放价值、成长价值和发展价值。
nlc202302011411
1.解放价值。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向自由学习者转变。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更加侧重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与教师充分互动,体验到教与学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习者。借助VR、AR等技术,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教师主动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技术支持,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筛选富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材料,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完善。[5]
2.成长价值。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通识教育需要遵循成长性的价值取向,注重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构建师生成长交互平台。
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可以强化教学活动的成长性,首先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的基本特征进行兼顾,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预设目标产生过度的引导,防止出现传统教学模式常规性教学目标的不足的问题。其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记录进行客观综合分析,判断学习者的爱好与需求,进而在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个人爱好与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性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通识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行客观判断和倾听,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给予实时的监测,为组织开展通识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成长性手段,从而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灵活地调整和优化,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解决个性化需求,满足多元化学习诉求。[6]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环境下的通识教育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交互性,推动学生、人工智能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在通识教育教学活动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大脑的生理信号进行探测和跟踪,实现大脑与计算机的交互,这种交互依托每个学习者个体脑电波信息的反馈,可以持续优化受教育者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措施。
3.l展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借助通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个性与社会性,强调学生内在自我与社会之间实现和谐发展。
一方面人工智能环境下,通识教育丰富了学习者个性发展途径,在知识的整体性获得方面有更直观的感受,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帮助其独立成长。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识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社会性自由发展的价值这一目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伦理道德。人工智能下的通识教育通过总结归纳伦理道德要求,科学评估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对符合社会性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遴选,构建伦理道德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进一步对社会伦理知识与道德品质要求给予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发展的价值。
基于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需要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价值意蕴进行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系2020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研究”(202102642004))
参考文献:
[1]张广渊,付晨,朱振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DD 以山东交通学院传统工科专业“人工智能+”新工科改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8.
[2]郄海霞,赵折折.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DD 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J].科教发展评论,2020-08-31.
[3]魏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1-23.
[4]李海军,王振岭,段文秀.基于创新思维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05-30.
[5]戴琼海.人工智能教育:通识与专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06-20.
[6]杜明,刘晓强,宋晖.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10-10.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责任编辑:姜秀靓)
nlc20230201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4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