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森林培育探究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建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森林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阐述了森林培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森林培育的具体过程分析,探讨森林培育的后期管理工作,以加强对森林培育工作的研究,贯彻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明确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森林培育的重要性,旨在转变传统的森林培育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森林培育手段,从而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改善当前的森林环境。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森林培育;后期管理;地球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林业也蓬勃发展,取得不错的成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林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新时期下,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需要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需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开展高效的森林培育工作,以避免森林环境的大面积破坏,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森林对地球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自然水分的影响。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其能够通过自然降水来吸收水分,于不同的季节进行自我调整。干旱的时候,森林中的树木能够通过蒸发来将自身水分散于空气中,调节周围气候;二是对自然空气的影响。森林中的树木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三是对自然生物的影响。地球中的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树木,过度的树木采伐会影响生物链,不利于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四是对土壤的影响。森林树木的生长需要土壤滋养,但与此同时树木腐化后,其生物养分会分解于土壤中,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长;五是对气候的影响。森林中的树木可调节周围的温度,而且大面积的树木还有较好的防风作用,可避免寒冷区域温度下降。
森林培育指的是树木、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他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其包含了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主要以人工林、天然林为对象。实施森林培育工作,十分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坚固水土的作用,而且也能够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附加值。
3.1 坚持“近自然森林”理念
在进行森林培育时,应坚持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所谓的近自然森林,指的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愿望和自然可能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的、具有混交复层和异龄结构的森林。其经营理念在于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和措施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因此,在实施森林培育、选择目标树种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需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单元,做到因地制宜,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可培育混交林、复层林和异龄林。通过水平和垂直结构的调整达到最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以天然更新为主,主伐方式为择伐。
3.2 开展储备林项目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
为提高森林培育水平,应开展储备林项目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为一体,融生态产品、林产品供给于一身。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进行集约人工林栽培。在进行人工培育作业的时候,需要先选择适宜的林地,要做好清理工作。所选林地的土层要深厚一些,于土壤肥沃区域进行造林。常见的造林地种类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荒山上进行造林;第二种是在局部更新的基地、次生林、林冠下进行造林;第三种是在农耕、撂荒地进行造林;第四种是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进行造林。在造林前一定要先整地,清理造林区域的植被,如若是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则要将杂物清理干净。要翻耕土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整地之前,还要先确定整地的面积和深度,这由造林苗木种类、苗木大小来决定,还要控制好种植的密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适宜的造林方式。一种是直播造林,指的是直接将种子播种于翻耕后的土地中;另一种是植苗造林,将培育好的苗木移栽于林地中。这种方式使用最为广泛,一部分是对现有林进行改造,需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采取更换树种、间伐、补植、冠下造林、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适当将纯林逐步调整为复层异龄混交林;另一部分是中幼林抚育及补植补造。针对现有林中培育前途较好、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龄林,采取抚育采伐、修枝、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割灌、割藤、除草等抚育活动,去劣留优,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加快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木蓄积量,培育目标树种及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则主要针对树种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不强且具有提升潜力的人工针叶林的中幼龄林或近熟林,按照近自然经营理念,开展林分改造等一系列精细化经营措施和活动。在执行该项目的过程中,应当领会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精髓,加大宣传活动,要学习《“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充分了解国家的战略意图,推动国有林场向纵深发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列入《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间伐指标方面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要选择好改造的林分,原则上以11~20年的中龄纯林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选择25年的针叶纯林,但为了在提升森林质量时,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建议选择18年左右,立地条件较好、林木长势较好,间伐产生收益的人工纯林。
3.3 重视苗木培育过程管理
为保障森林培育质量和效果,需重视对种苗培育过程的管理。首先,在进行森林培育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育苗区域。苗圃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育苗质量,需要根据树种培育实际,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优先选择适宜苗木生长的位置。比如,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有着较好土壤条件的区域;其次,做好播种工作。在选择适宜的苗圃之后,还需要做好播种作业。应当先进行开沟处理。按照所选种子的大小,根据覆土的实际厚度来确定开沟的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沟的深度在0.5厘米左右,开沟的时候,深度要保持均匀。如若种植的是杨树、柳树等小种子,那么便不需要开沟,可直接播种。在播种的时候,需注意的是播种作业,应和开沟、覆土同步开展,以免出现失水现象。需严格把控播种量,均匀播种。便于有效结合种子和土壤。
在进行森林培育后,需要做好后期管理工作,提高造林质量,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如若因为人工造林技术不够成熟,而致使某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个体性死亡,那么则要清理其枯萎的树干,加强对林地环境的保护,以免死亡树木中有病菌、毒素,污染整个林地,致使其他健康树种受损。在进行森林培育后期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注重几点。第一,若种植大树种,一定要将其固定好,以免大风刮来,导致树苗歪倒、死亡,可使用正三角支撑架来处理,将其放置于树木的2/3处,起到有效的稳固作用;第二,要实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预防作为主要手段,基于树种的生长特征和规律,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从而降低树种病虫害发生率,使之能够健康生长;第三,要做好施肥工作,在种植初期,需要使用外施肥,根系生长之后,则需要土壤施肥,不可伤及树根;第四,要重视灌溉排水工作,在干旱时期,需要做好抗旱工作,通过灌溉来保证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而言之,在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实施高效的森林培育全过程工作,需严格按照经营目的和理念来进行培育,明确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何建国(1971-),男,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
nlc202302141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5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