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思想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桂锋

  摘要:新时期,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的课程创新需求度也明显上涨。经实验检验,通过将思想教育融入心理健康课程中,创新教学的模式,可以良好提高综合教学的质量,增进高校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重要性等展开分析,并探究了思想教育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可行性,从而提出了相应措施与方法,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对于大学生来说,新时期其需要关注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之中心理健康及思政价值观作为关键要素,更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大学生的重点内容。将思想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其重点强调的是对学生认知、思维、观念的构建,两者融合能够提升教育成效,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与意义。[1]同时,根据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教师不能仅仅完成既定的课程教学任务,还应当确保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有所增强,思想水平显著提升,身心获得健康、全面发展,进而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认知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育制度及专业教师欠缺
  在高校校园中基本均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具体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良好。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尚未完整建立,或方法虽有但并不落实,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是来自家庭、学习等方面,心理教师应当拥有足够专业的素养和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并没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调研发现,专业化人才匮乏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均是兼职,专业知识、技能并不娴熟,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无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
  2.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片面化
  在调研中针对高校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进行了解,发现虽然高校开设了较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在学生层面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存在片面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足够关注思想教育的引入,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不突出,存在边缘化问题。[3]在此种情况下,如果高校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不能改善,那么教育的最终效果也无法得到提升。
  1.可行性分析
  将思想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良好的可行性,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较多联系。[4]
  具体来说,一是两者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分析可知,其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是否可以健康发展。在课程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健康成长。而在思想教育中,其也强调的是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的思想认知构建,而这种构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拥有良好的一致性。
  二是两者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存在知识内部的互补,根据思想教育内容分析,其对于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认知关注度较高,但是对培育学生人格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也缺乏引导学生良好适应环境、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等。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其有效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能够直面生活中的压力,正确处理由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是两者相互促进具有升华作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够提升高校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众所周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并找到合适的宣泄出口,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开展思想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明确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责任和义务,这将能更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升华作用。
  2.所需遵循的要求
  将思想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要求,才可确保两者课程能够有机融合。
  具体来说,一是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更好适应生活、学习环境,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重要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吸收思政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获得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是主体的要求。将思想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对象,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将教学知识点与身心特征紧密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思政素养。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教育的策略探究
  新r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形式深入创新,理念方法科学变革,并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借鉴,具体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1)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制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措施,才能够促使思政教学内容深入人心。
  一是,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思政情感式教育制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讲台上授课的主导者,其更多的是复述教材内容,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呈现在课堂中。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产生此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内驱力,即学生自身观念与情感并未跟随课堂教师的节奏有效运动。[5]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思政情感式教育,将会为学生提供内驱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并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心理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思想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当下社会情境与各式各样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思维认知与情感分析,能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的性格与品质,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能够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构建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式。

nlc202302151055



  二是,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情理结合式教育制度,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思想教育时,通过情理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遵循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诉求,在予以监督、引导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规避灌输式教学弊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情感状态。同时,在此种状态下学生能够在情与理之间实现自然结合,发挥情感与理智的双重教育作用。也只有当学生情与理实现高效结合后,其才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情感因素,从而提升个人理性思维与认知能力。
  (2)组建高素质教育队伍
  高校需要加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思政素质,确保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能够采取融会贯通的方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对于教育者而言,其应当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积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将正向、积极、乐观的素养有效表达与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此外,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通过引入专业化的教师可以更好地优化和改善现有课程教育人才队伍,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并有助于教师心理、思政教学素养的提高。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而在思想教育中,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与之对接。因此,教师可以依托该内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时代的使命,既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具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其不仅包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富含现代化社会的各项理念和要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该内容既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建立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的沟通过程中以身作则践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还能够有效变革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途径。在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也将会更好地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和“学”之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和思政素B。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到访老人院探访孤寡老人,下乡探望留守儿童,也可以根据节日等开展相应的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4)借助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新时期,借助新媒体等新兴技术可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当下信息化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新媒体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主要的参与者,其也习惯于使用新媒体平台,因此对新媒体物质形态并不陌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深入接触。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促使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具体来说,一是高校可以鼓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抖音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开设账号,然后借助网络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并提供线上的心理服务和思想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号拍摄一些有关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视频,推送给大学生,其视频的主题可以包括诚信、爱国、敬业等,或是跟随社会的热点现象、娱乐话题等元素探究其中蕴藏的心理学知识、思想政治内涵等,以此种方式将教材课本中抽象化、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呈现,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实现与大学生的高效率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建立思政学习认知,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两者相互延伸,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此外,两者融合还将会加深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姬旺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0):24-27.
  [2]孟亚欢.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动机的不足与激励――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4):98-100+121.
  [3]王群,黄祖奋,胡渊博.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路径――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角[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50-52.
  [4]胡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1):2.
  [5]姚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规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2,21(03):91-93.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阳泉 045000)
  (责任编辑:姜秀靓)

nlc202302151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536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