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训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喻艳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变革,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一种教育类型,也对职业学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训并举则成为高职院校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职业培训存在教师培训能力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困境。高职院校需要打造职业培训教师发展共同体,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健全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教师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
关键词:育训并举, 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类型,主要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1]职业培训是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的关键举措。高职院校教师是落实职业培训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以我校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就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1.职业培训的概念及特c
(1)职业培训的概念
顾明远所著《教育大辞典》将职业技术培训定义为“使从业人员获取某种职业所需专业知识或技能而进行的培训工作。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安全卫生等方面。”[2]该定义对职业培训的含义、内容等做了较为全面的叙述,本研究所涉及的职业培训主要是指相关培训机构或组织,根据岗位需求,对学员进行业务知识传授或技术技能训练的活动。
(2)职业培训的特点
第一,针对性。职业培训课程内容更能直接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多是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等有志于提升技术技能的各类社会人员。
第二,灵活性。首先,从培训内容和形式上,不必拘泥于系统的学历教育,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及形式;其次,在培训课时数上,是非全日制培养,培训课时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再次,在培训结果证明上,与学历教育学生获得“双证书”不同,职业培训学员获得的是培训合格证书。
第三,实践性。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培训更侧重于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通过与学员交流工作,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提高理论应用能力,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更新知识储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体系
2021年3月,我国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包括“职业培训师”在内的18个新职业,其中,职业培训师的工作任务包括:根据现实需要开展需求调查分析;开发职业培训项目、课程与教材;进行培训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运用先进的培训理念、工具、技术等实施职业培训活动;负责职业培训过程管理;为学员提供培训咨询及指导服务等。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调查分析能力。培训业务的开展需与市场需求对接,教师需要具备调查分析行业企业培训需求、了解学员培训需求和期望、根据学员反馈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
(2)课程开发能力。在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具备根据培训目标开发课程体系,并编写课程教案的能力。
(3)表达呈现能力。数字化时代,教师需要具备利用数字化手段、教练技术、辅导工具及模型等进行教学的能力。
(4)解决问题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对象多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希望解决工作中疑惑,所以教师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面对转型升级较快、比过去更卓越的企业学员,高职院校教师更需要具备组织管理现场设备、场地、学员课堂纪律、培训流程实施以及组织教师团队研讨的能力。
(6)效果转化能力。培训是市场化的行为,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具备在培训结束后跟进并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引导学员学以致用、推进学习转化的能力。有始有终的培训才能得到市场的青睐。
根据需要设计了“关于我校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选取我校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在学校办公钉钉群发布网络调查问卷,答题问卷 135 份,有效答卷78份。
1.样本基本特征
在被调查的教师对象中,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3人,占比55.13%,本科学历的35人,占比44.87%。教师职称:正高1人,占比1.28%,副高11人,占比14.1%,中级39人,占比50%,初级19人,占比24.36%,其他8人,占比10.26%。所学专业的学科类别:人文社科10人,占比12.82%,理科14人,占比17.95%,工科31人,占比39.74%,艺术9人,占比11.54%,经管14人,占比17.95%。教师教龄:3年及以下23人,29.49%,3至6年17人,占比21.79%,6至10年20人,占比25.64%,10年及以上18人,占比23.08%。
2.教师开展职业培训情况
在有效数据分析中,2021年年初至今没有开展过职业培训的有46人,占比58.97%,开展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42人,占有效数据的41.03%,其中开展1-3次的教师有30人,占比71.42%,4-6次的有6人,占比14.29%,6次及以上的有6人,占比14.29%。总体来看,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的情况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没有开展过职业培训,教师没能开展过职业培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历教育教育任务重,时间紧张及没有专业对口的培训项目方面。
同时在开展过职业培训的42名教师中,其职称分布在正高1人,占比2.38%,副高12人,占比28.57%,中级19人,占比45.24%,初级10人,占比23.81%。这表明我校教师开展职业培训更侧重考虑专业的对口性,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虽然职称较高,但是没有对口的职业培训项目可以做。
对外职业培训在教学、科研、学生竞赛辅导等工作时间占比方面,15%及以下的有35人,占比83.33%,15%-30%(含30%)的有7人,占比16.67%。这说明教师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花的时间少,也说明目前高职院校仍然以学历教育教学为主,职业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教师所开展的职业培训项目来源(多选)来看,如表2,主要分布在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这块,校企(行)合作项目次之,这说明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的程度并没有紧密的程度。
3.影响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提升的因素
从从教师自身成就感的获得来看(如表3),教师觉得主要还是来自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从职业培训的获得感最低,目前教师还没有真正从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值得高职院校的深思。
从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培训能力水平的评价来看(见表4),认为自己的职业培训能力一般的居多,认为较好的人数次之,这说明我校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我校急需培养高水平教师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对78份有效数据的统计结果,在制约我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提升的因素中(多选),激励措施缺位、教学工作量大、教师自身职业培训能力偏低、机构不健全、思想认识不到位、考核方法不科学、专业(学科)局限性是主要因素,其中,激励措施缺位是最重要的因素,说明我校教师职业培训能力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同时我校教师目前学历教育教学工作量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的能力不足
一是表现在我校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来自行业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老师少,很多老师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在与企业接洽合作项目或提供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其相应的表达呈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较为欠缺;二是虽然学校也从行业企业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但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其表达呈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再加上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在学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培训能力。三是部分专业因与产业对接不紧密,校企(行)合作平台缺乏,导致相应的企业培训项目不多,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的机会少,得到的锻炼不足。
2.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目前我校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仍然是教学、科研导向,教师只要把教学特别是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在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中仍会占据优势。但职业培训在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中所占权重很低。总之,现阶段很多专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主要依赖二级分院的动员,从而造成教师职业培训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二是我校职业培训体系还未形成,比如选拔有实力的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的选拔机制还未健全,教师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还没有正式形成评价反馈体系,对老师开展职业培训的师资培训与督导体系还未形成等等,因此造成我校教师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的意识不足,自我提升职业培训能力的内生动力不够。
1.打造职业培训教师发展共同体
一是畅通新教师引进渠道。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实现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充实高职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二是强化新教师指导。安排培训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师徒之间相互听课,定期切磋,总结经验等,帮助新教师提高职业培训能力,不断充实职业培训教师团队。三是构建培训教师创新团队。以项目为核心,跨专业组成教师创新团队,定期围绕项目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培训项目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相互分享培训课程资源及对培训课程的看法,共同研究应对行业新动态和新需要的办法,从而提高团队中每位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要立足宏观与顶层设计视角,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不同级别的培训,促使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
2.学校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
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是教师开展职业培训的动力和保证。一是要将职业培训工作纳入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范畴。除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质量评价、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学生技能竞赛指导等,也应当重视职业培训工作。二是提高教师参与职业培训等在职称评审体系中权重比例,加大对职业培训服务的考核力度。如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半年的企业实践锻炼或必须实际参加1个及以上职业培训项目等等。三是要给教师开展职业培训提供物质保障。如在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学校各专业要建立起紧密的政校行企合作平台,进行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不断拓宽职业培训项目来源渠道。五是要不断完善和宣传学校出台的针对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的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学校社会服务的意识。六是学校做好顶层规划,根据学校所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力求做到产教融合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更多职业培训教师。
3.学校健全师资培训体系
一是学校在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教师的学历提升,还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并根据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下企业实践锻炼,认真学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趋势,准确把握行业动向,掌握职业标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为将来的教学培训工作服务。同时通过了解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精准提供培训服务。三是不仅要积极鼓励教师取得一些紧缺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鼓励教师参加考评员、安全管理培训师等师资取证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命运共同体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202147435,主持人:喻艳。
参考文献:
[1]宋臻.从职业培训三要素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J].职业,2019(19):15-17.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军事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32.
(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嘉兴 314031)
(责任编辑:姜秀靓)
nlc202302151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5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