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7~9年级)的理解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韦伟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部分“n程内容”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旨在发展学生素养,重构学科内容呈现形式,突出课程知识技能,是新语文课程观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正确理解六大任务群的深刻内涵,并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地,是当下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六大任务群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具体实例简要阐述了六大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任务群;第四学段(7~9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10-0013-04
  当下,“学习任务群”这一关键词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语文课程架构核心元素的“学习任务群”,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并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1]的学习任务集合体。其中,“学习”强调“目的性”和“真实性”,突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本质;“任务”强调“过程性”,彰显“以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本色;“群”强调“整体性”,展现“以学生的学习项目为载体”的本位。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释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学习任务群”的认识与理解,并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一、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从而形成良好语感,掌握语用规范,奠定语文基础[2],是基础型的学习任务群。从具体内容上讲,它要求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梳理语言现象中习得语言表达技巧,在积累语言材料中积淀文化修养;从总体目标上讲,它关注汉语的民族特性,要求学生了解汉字的重要作用,形成对汉字的理性认识[3];从价值定位上讲,它突出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性质,全面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连接“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三种基本的语文活动。由此可见,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整个初中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以“身边的错别字”为主题的字词学习活动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情大有裨益。这种学习形式一改过去“形式化”“软弱化”“边缘化”的弊病,以“语文”的方式教学字词,因此,汉字所特有的奥秘与美丽得以彰显,“语文”味道扑面而来。其设计如下:
  环节①:在生活中寻找错别字。睁大自己的一双慧眼,看一看店铺名、广告牌、报刊中是否有错别字?
  环节②:在作文中纠正错别字。动动自己的一双巧手,翻一翻同桌的作文本,看看其中是否也有错别字?如果有,将其纠正过来并让同桌解释写错的原因。
  环节③:在语境中理解错别字。开动自己的聪慧大脑,帮助同桌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之前写错字词的意思,进而疏通文义。
  以上3个环节的设计既遵循了“汉字以义为核心、形义相结合”的基本规律,切实提高了初中学段字词教学的实际效果,又采取“看一看”“翻一翻”“帮一帮”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学环节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对错别字正本清源;教学环节②引导学生借助写作,对错别字追本溯源;教学环节③引导学生回归语境,强化在实际中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二、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交流需求[4],是发展型的学习任务群。从教学价值上讲,调研和搜集资料是对语言素材的加工,阅读和整理资料是对语言经验的积累,表达和分析资料是对语言编码的处理。[5]从具体内容上讲,“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要点有三: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类和议论类文本中热爱生活和感恩生活,在阅读科技作品和新闻演讲中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和新创造。从实施建议上讲,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时,既要设置学习情境又要明确任务手段,既要强调学生的亲力亲为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既要开发合宜的学习资源又要讲究灵活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本任务群是实用阅读与实用写作的有机整合,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作为实用类文本的《苏州园林》,其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的育人价值――在回归历史真相中创设活动情境,在实施任务驱动中整合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中形成语文能力。其设计如下:
  环节①:设计《苏州园林》宣传册的封面和封底,封面上需要有图册的册名,册名应该是简练的,封底上可以引用一句点评。
  环节②:设计《苏州园林》宣传册的目录,并说说你的理由和依据。目录的顺序能否调换?
  环节③:设计《苏州园林》宣传册中图文配置的明信片,其正面为图像,反面为收件人的邮编、地址和姓名等,其他区域可以是寄语及其介绍。
  以上3个环节既能使学生学会《苏州园林》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又能使学生在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既能使学生学会文中深刻高远的立意之美和清晰严谨的结构之美,又能使学生学会文中诗情画意的思想之美和朴素雅洁的语言之美。教学环节①指向文体明晰,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总体景观;教学环节②指向结构分析,引导学生着重感受说明文的说明层次;教学环节③指向品味语言,引导学生细致咂摸语言文字的深层内蕴。
  三、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6],是发展型的学习任务群。从基本功能上讲,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从具体内容上讲,该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阅读红色革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交流阅读感受,在 阅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主题的文学作品中交流审美思考和审美体验,在领略数字化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的过程中感受电子阅读的独特魅力;从价值取向上讲,该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思想态度的过程中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在了解文本基本特征的过程中掌握对某一文体的辨识能力,在聚焦作品语言特点的过程中领会表达手法运用与思想感情传达的关系。由此可见,本任务群是文学阅读与文学写作的有机整合,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民俗”单元教学是可以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典型教学单元。该单元由《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文本组成,它们虽在文章体裁和阅读策略上有所区别,但都是中国作家以中国方式书写中国情感,其中弥漫的人文风俗与传统风味,极具中国特色。基于此,笔者设计如下学习任务群:
  环节①:疏理于言之表。通读课文,思考这4篇课文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民俗风情画卷?给你怎样的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环节②:探究于文之里。从艺术表现、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写作技法的角度分析这4篇课文的共同之处?哪些值得学习借鉴?
  环节③:反思于己之心。将自己的习作与4篇课文相比,在写人写事的叙事方面是否有相似之处?有何差距?可以怎样改进?
  以上3个环节皆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相同之处,使学生在文学阅读中发展思维,在文学表达中提升审美。具体而言,教学环节①指向文本内容,其内容的“相近”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必经之路,是文本融合之门径;教学环节②指向文本形式,其形式的“相通”是引导学生探索文本深层内理和产生写作知识迁移的关键阶梯,是文本互参之契机;教学环节③指向文本融通,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技法和体会思想情感 ,让学生借鉴名家的创作手法优化自己的习作。
  四、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在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7],是发展型的学习任务群。从价值取向上讲,它能够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拥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具体要求上讲,该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阅读名篇佳作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阐述自己的见识、感悟和观点,在学习论说类文本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科学学习经历而研讨、演讲和写作,在学习思辨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学习内容上讲,该学习任务群既注重“论说经典”和“时事评论”的思辨性阅读,又强调“学习书面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学习讨论和辩论”的思辨性表达。[8]由此可见,本任务群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和“作者在阐述技巧背后的理性依据”,这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说,“李白的月光”主题式群文阅读以“月光”为意象贯通而形成思维上的某种“合力”,以“文脉”紧密相连而形成思维上的某种“引力”,以“知识与能力”为最终指向而形成思维上的某种“支撑力”――这就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其设计如下:
  环节①:学法――有人说“无月无酒不成李白”,请同学们结合《峨眉山月歌》的关键词句思考李白如此喜欢月亮的原因。
  环节②:用法――请同学们将刚刚学会的阅读策略运用迁移到《月下独酌》和《把酒问月》之中,全班分组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使用以下句式:我读到了一片……的月光,我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环节③:写作――请以“如果我有一轮月”为题,借“月”或“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诗的形式写下3~5句话。
  以上3个环节紧密围绕具体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比较分析和提取综合等过程,最终达成较为一致的阅读结果。其中,教学环节①指向“在情境中读”,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在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中的特定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环节②指向“在单篇中学”,引导学生进行“意象”解读诗歌并进一步拓展“月光的内涵”;教学环节③指向“在多篇中用”,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文本―文本”或“文本―生活”的纵横关联,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
  五、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从而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水平,丰富精神世界[9],是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可以通过“对比参照阅读”“跨界阅读”等方式开展教学[10]。由此可见,本任务群是更为接近真实阅读、生活阅读、自主阅读的学习活动,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说,《儒林外史》是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之一,其儒生群体形象丰富,文化内涵丰厚,艺术手法丰繁,因而难读难懂,不易教学,而《范进中举》是教材内的教读课文,学生对其理解深入,容易上手。因此,《范进中举》便可以成为关联起《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的有力抓手。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笔者以范进为引子,导读《儒林外史》,从而解读儒生百相,抵达作品内核。其设计如下:
  环节①:与范进的形象进行对比,解读《儒林外史》中的儒生众相,比如“老实自卑而不失温润良善”的周进和“乐善好施而又藐视功名”的杜少卿等人。
  环节②:以《范进中举》为基本点,赏析《儒林外史》中的白描手法,比如体会“笔墨的精练”“干净的极美”与“不露声色的恰到好处”。

  环节③:以《范进中举》为切入点,品鉴《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如夸张中的冷峻讽刺、对比中的绝妙讽刺和平实叙事中的别出新意等。
  以上3个环节旨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教学环节①立足学生对范进形象的深刻感知,指导学生将《儒林外史》中的其他典型人物与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对比阅读;教学环节②立足冷静细腻的白描笔法,指导学生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独白和行为动作勾画出儒生形象的多姿多态;教学环节③立足“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指导学生品读幽默诙谐而又温婉细腻的文学语言中蕴藏的无尽讽刺。
  六、对“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展开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1],是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具体而言,该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可以结合理科学习,要求学生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可以基于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设计问卷、访谈、统计等;可以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可以围绕某一具体的文化议题进行专题研究;可以组织社团活动并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从实施路径上讲,它既将跨学科意识渗透于学生的所有课程之中[12],又将深度学习运用于学生的一切学习过程之中[13]。由此可见,本任务群是满足学生学科理解与生活理解的学习活动,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议题探索“不同艺术样式下的审美表达”的跨学科学习,既契合培养具有跨学科意识的自由人格的教育目标,又呈现解决真实问题的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在乐章的歌唱和欣赏中体验音乐样式的感性,在文章的复述和思考中体悟说明文样式的理性表达方式都是深度学习。其设计如下:
  环节①:在唱《花儿为什么@样红》 时随着音乐律动,感受节拍的浪漫;随后与吴碧霞版本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对比,分析该版本的特点。
  环节②:细读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选角度,结合生活经历和日常现象阐释观点,力求有理有据,有详有略,有声有色。
  环节③: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写一首小诗并配乐演唱。要求:发挥想象力,赋予红花内涵;注意诗歌形式,力求精巧动人;符合歌唱旋律,展现个人风采。
  以上3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和音乐学科知识互相融合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写作表达和音乐表达交融中收获个人的审美体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其中,教学环节①指向音乐学科的鉴赏教学,旨在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乐章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环节②指向语文学科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探索,体悟篇章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环节③指向音乐与语文的融合,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交融与升华,创造表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以上六大“学习任务群”扭转了传统语文课程按知识线索排列学习内容的窘境,让语文学习活动回归到综合性、真实性的言语交际活动之中。因此,如何把握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建立适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新学习内容次序观的关键,更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前提。 要推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注意先后关系,即任务群中的不同任务安排要注意先后顺序, 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须置于其他任务群之前;其二, 不同任务在任务群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要注意主次关系,例如“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势必贯穿始终;其三,不同任务群之间互相独立或协同,因此,设置学习任务时要注意分合关系, 如“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势必依托他者。
  一言以蔽之,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要基于真实语境,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从而增强自我体验,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这必将引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教者须不断研习和反复思考。
  (韦伟,无锡市梅里中学,江苏 无锡,214112)
  参考文献:
  [1] 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1.
  [2][4][6][7][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0,23,26,29,31-32,34.
  [3] 王宁.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详解与案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7-8.
  [5] 王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详解与案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7.
  [8] 王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详解与案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11.
  [10]韦伟.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区间和构建场域[J].读写月报,2020(12):4-7.
  [12][13] 张华.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管理,2017(11):2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04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