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小娟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生的思想正处在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德育,具有其他学科无可代替的优势,必须提起高度重视,努力将立德树人渗透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章中笔者在分析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背景及意义的前提下,探讨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范畴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元素,还浓缩了丰厚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气息。毋庸置疑,汉语深深地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繁衍,升华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经典作品,那一个个瑰丽的文字、一句句精彩的成语或名言警句、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华夏劳动者精细而深厚的思想情感,也无不彰显出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真实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青少年一代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接受中华民族浓厚的人文气息熏陶,促进他们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时代的需求。小学生的思想正处在逐步形成的萌芽时期,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他们进行德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绝对优势,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将立德树人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大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不仅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教育思想,更是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凝练与重新定位。我国古人大都将立德排在“建功、立业”之前,这里的“立德”,重点是要求青少年一代要树立自身德行;而“树人”就是指,要注重人才培养,切实为后辈做出示范与榜样。这就是Α傲⒌率魅恕苯逃理念的确切概括。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传输,还要注重用“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切实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在教师言行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些年来,很多教师,更有很多家长,都紧紧盯住学生的学科卷面分数,不注重学生个性与人格或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问题的出现,这就更为基础教育敲响了警钟,德育成了目前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小学教育中存在思想品德课,可是由于升学考试以及课时设置等方面的制约,它发挥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于是语文等重点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应主动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首要任务,不能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责任。
二、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同题材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会有针对性地深度挖掘这些特定的教学课程,而后对学生进行深度理解的引导与解读,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吸收课程所蕴含的德育知识。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都还处在发育的基础阶段,很容易在客观因素的积极影响下,有效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在积极实施正向引导的基础上,使小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鉴于小学阶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较为缺乏,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强硬措施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较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会很容易遭到削弱,而德育则能有效改善这些状况。在语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小学生就能有效接受相关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当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语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首先要积极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利用学科教育开展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主动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真正为人师表,使学生都主动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为有效开展学科德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及思想观念非常重要,而小学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与内容,其本身就涵盖着诸多德育内容,这为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课堂情境,渗透德育
近些年来,借用学科教育开展德育的实效性已充分显现,特别是语文学科,它综合性较强,借助这门学科开展德育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语文课堂作为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认真梳理并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德育的相关内容,注重向深层次探索,而后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渲染课堂氛围,建构开展德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以保证德育的实效性。
譬如语文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英雄主义思想。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在完成任务之后,他们面对紧跟上来的敌人,放弃向主力方向转移,带领敌人走向峭壁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至此,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会使学生铭记于心,会使他们体会到,虽然没有出生在战争年代,但必须时刻拥有爱国之心。
再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之前,或说在备课之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文章背景及内容的理解状况,有效利用情境教学开展德育。可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扮演角色吸引学生,在鼓励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生动再现故事场景,进而揣摩人物心情。在此基础上,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及同学的表演,分析“老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较为深刻地感受主要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教材涵义,激发学生情感
不可否认,小学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它更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工具。当今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具有普遍的德育意义,它们不仅文美而富有深刻的情理,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篇目中饱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他们心中的感情,强化语文课堂德育的渗透价值。
比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羚羊的跪拜》篇目,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查找、欣赏课文中那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用心去感受藏羚羊的满腔母爱,去感受猎人那份慈善的情怀,以此激发小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切实理解藏羚羊为什么要向老猎人跪拜,从而引导学生在追寻老猎人心理变化的过程中,理解使老猎人做出最终举动的力量是什么,进而得出尊重生命、敬畏母爱的主题,有效完成课堂德育渗透。在借用这篇课文开展德育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有效途径查找关于母爱与生命的文章素材,让学生用相关类型的素材写作文,以强化他们对母爱课堂教育内容的切身体会。
(三)延伸阅读引导,融入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很有限,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篇目数量确实较少,这就需要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德育的空间。为此,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文章来辐射课外阅读的资料内容,以此形成课内与课外的高效联动,更好地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比如在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黄继光》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有关革命英雄人物的课外阅读书籍,使学生理解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为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英雄的形象促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引导学生正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从心底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敬重革命先辈。
(四)注重言传身教,建立榜样示范
在L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深深察觉到小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实际上也是学生的领路人,小学生很容易把教师作为崇拜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或者道德,那就无法真正从正面影响小学生德育实效。故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德育工作的落实,还要言传身教,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与示范。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一是要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语,注重运用丰富而幽默的课堂语言来感染学生,不仅发音要标准,还要在讲授课文时全身心投入,同时融入自己深深的情感,用课堂语言实现对学生的立德教育;二是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比如绝不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守纪意识。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偶尔出现了错误,就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必要时还可主动向学生道歉,以自己规范的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用自己优良的美德和教育思想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五)利用有效启迪,培养自觉意识
小学生往往是直观地认知事物,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也一定要用直观具象的方式来呈现德育的内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启迪和引导,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自觉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可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收集学习资料,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效果及相关的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汇集古人的一些品德故事,或者生活中那些真实的好人好事、英雄事迹,积极融入语文课堂,与课文内容形成比对,进而挖掘出深深的思想品德内涵,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进一步认知。
(六)依托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与理论讲授相比,更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为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以此实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考察,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学生课后作业时,应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设置与安排,如设置尊敬老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后完成自己的写作;还可以安排学生为父母洗脚,之后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等,这样更能有效落实语文教学的德育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语文多元活动,如围绕“我爱我的家乡”,组织学生举行演讲会;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绘制手抄报,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会等,利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对立德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上的今天”活动,利用历史上的大事件或是感人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而是在主动参与德育,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性。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敢于在众人面前演讲,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一代德育的关键时期。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这一时期,重视对小学生的人生引导,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视域下,有机渗透德育,满足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借用课堂教学,注重在情境教育中融入德育,在言传身教中,启迪小学生的心扉;在积极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落实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教育,努力为小学生的思想及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俊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10.
[2] 邹慧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亚太教育,2019(02):16.
(责任编辑:莫唯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