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宗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关键内容。而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核心素养概念出发,论述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155-03
1.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概念上来理解,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关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核心素养备受重视,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就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和提升,也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语言艺术,感悟美的元素。此外,还强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期望在语言运用与审美发掘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真正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强的综合价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引。
2.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具有良好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这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不可分割。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与认知的发展,也倡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作文教学恰好具备这样的综合实践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拓展认知,增进语言技能。作文教学具有实践价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必然会放眼生活,开展对生活的品味和思考,继而有感而发,细致真实地叙写生活。由此就能有效地拓展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更好促进语言内在含义的理解,不断增进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语言素养。其次,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审美,提升文化素养。初中阶段的写作相较于小学时期,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c深刻性,要求学生融入真实的情感,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品质。由此,在写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从深层角度考虑事物,挖掘其本质内涵,进而发现生活之美、行为之美、思想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与文化素养。最后,有助于学生在反思中促进思维,推动综合能力。作文可以抒发内心思想,也可以解读生活时事,是学生独特观点的体现,也是他们思维能力的体现。良好的作文教学会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还能引导他们运用语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就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基于初中作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正视作文教学的价值,灵活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有效地融入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增进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1)融入生活元素,激活课堂写作热情
由于初中生语言技能尚不健全,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在写作时很难用恰当、深刻、生动的语言去表达想法、描述事物,甚至常常陷入无话可写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开始不愿写作,进而讨厌写作,通过写作培养综合素养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最佳助力。学生如果能放眼生活,细细品味生活,就能深有感触,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此,教师要充分立足生活,在课堂上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提升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教学为例,写作文没有中心是初中生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无论是记事还是写景、写人,都力求面面俱到,最终却每个方面都没写好,写出的作文缺乏重点,给人泛泛而谈或不知所云的感觉。这通常是由于学生没有深入生活、思考生活导致的。在屡次达不到写作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就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着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种种,尝试运用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从读者角度来构思详略、突出中心。例如,在以“我的书包”为主题的命题作文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入手,先想一想或观察一下自己的书包是怎样的,然后展开联想,回顾生活中发生的与书包相关的事情,如下雨用书包挡雨、沉沉的书包压弯了腰等;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是读者,我希望读到有关书包的什么故事呢?随后鼓励学生依据生活进行创作。在这样的生活元素支撑下,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写作中心,有的学生写书包给“我”带来的帮助,有的则从书包视角写看到的经历,还有的写通过一个书包引发的其他趣味故事等。学生摆脱了固化的写作模式,能依据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写作的内容更加符合个性化要求,他们的写作热情就能得以提升。
(2)创设多样情境,激发良好写作灵感
情境是丰富学生认知和体验感的重要方式。面对具有很强的人文特性的语文学科,在学习理解及日常应用时,学生只有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才能真正深入体验文本中的奥秘,知晓文字运用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感悟主题思想,深度解读主题内涵,这样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独特的作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灵活地利用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和感悟的窗口,让他们用眼睛真看,用耳朵真听,以此推动他们写作灵感的生成,促进语言的有效运用。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教学为例,记叙文中写人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写作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写事时能写得生动、有趣味,写人时却无法凸显人物的特点,这就使作文的真实感有所欠缺。要想写出生动的人物,将人物穿插于事件中,发挥人物的最佳作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真正去体会和观察,从“察言观色”中感悟人物的特点和性格,从而为叙事增色添彩。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或观察、或体验、或对比,以获取人物描写的能力。比如,在“我的偶像”主题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想要写的偶像,然后根据偶像的故事或者传说,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来体会。有的学生以关羽为偶像,和同伴一起表演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有的以蜘蛛侠为偶像,选取了电影中的情节进行了表演;还有的选择了身边的教师、同学为偶像,重现了生活中真实相处的过程……通过这种情境体验,学生不仅重温了偶像的经典场景,也在身临其境和细心旁观中收获了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由此就能激发他们良好的写作灵感,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
(3)开展合作探究,发展综合写作思维
语文虽然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但它同样注重思维的锻炼。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展现出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等特点。由此看来,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写作的过程正是思维与语言互动的过程,是培养语言思维的重要渠道。据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依据一定的主题探究其背景、思想、结果、影响等,并引导学生结合探究结果开展写作活动,由此就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多样思维,在交流与探讨中触发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度性。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写作教学为例,在日常生活中,能用于写作的材料有很多,但是怎样从众多的材料中精选出能突出重点、围绕中心的内容,是学生写作的难点。不少学生写作时能想到很多可以使用的素材,且不愿意舍弃,每一个素材都想用上,这样就使作文变成“流水账”,毫无吸引力。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围绕某条街道的写作主题梳理其选材特点和过程。探究前,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发散思维,运用思维导图尝试梳理街道所有的特点,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寻找、挖掘与其相关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分清主次,有选择地进行材料收集。而在探究结束后,每个小组将自己梳理的主题和选材分别列示时,学生就能透彻地看到选材的方法和路径。同时,结合他们的亲身参与,就能有效地构建思维体系,使他们学会从综合的角度看待事物,并灵活地探索事物的深层内涵,由此也就逐步推动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
(4)组织生活实践,推动文化深度理解
实践是内化优秀思想和品质的重要步骤,也是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感悟文化的核心手段。学生只有在践中亲身体会和挖掘文化,才能真正接纳文化,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写作教学中,理解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看透文化本质,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作文中表达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因此,教师不能只通过课堂讲解或阅读等书面活动来教学,还应依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实地在生活中体验,推动他们依据真切的体会和感知加深对优秀文化的理解,让他们能真正看到文化本质,汲取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从而建立文化自信,更加热爱、欣赏语文学科。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写作教学为例,说明文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写作文体,学生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某个事物说清楚。对于学生来说,说明文与记叙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记叙文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可以随心而动,而说明文则要客观地反映事物,不偏不倚。想要客观地反映事物,前提是要足够了解事物,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了解某一事物,深入其历史背景中,探寻事物的本质,从而客观地反映事物。例如,在“介绍某座建筑”的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这座建筑的外观,向周边的居民询问这座建筑的历史,从历史、人文角度全面地了解它的存在价值。由此,学生不仅能了解建筑的全貌,更能从历史角度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感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继而就能推动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让他们在写作中客观地看待文化,汲取文化精髓。
(5)注重综合评价,促进综合作文水平
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科学地评判自己,继而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完善与改进。但传统评价更注重写作结果,往往只关注学生作文中写作技巧、语言结构的效果,而忽视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写出一手好作文,而是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由此,教师就应有效完善评价机制,从过程性及结果性评价两个维度开展评价活动,并尝试拓展主体,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客观评价。由此学生就能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作文水平,了解作文过程中的欠缺和优势,进而在正确的引导下及时改正,从而促进作文水平全面提升。
4.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迈向高阶知识学习的挑战,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路径,在语文课堂中,它必然要承担更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以单一或枯燥的讲解形式为主,虽然学生也能自主练习,但却无法跳脱传统的模式枷锁,由此也就无法提升创新能力。由此,教师应改革作文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拓展综合的文化品格。在核心素养目标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利用生活化元素激活课堂,拉近写作与生活的距离;创设多样的情境推动学生体验,以激发他们良好的写作灵感;开展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增进思维能力;利用读写结合,促成学生的反思内化,实现审美创造;开展生活实践,助力学生了解文化、理解生活,从而促成文化素养;最终依据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促进技能,实现作文水平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有效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韦伟.在写作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2020(02).
[2]朱丽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2020(11).
[3]洪庚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2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