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儿角色游戏赋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箫静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之于当今学前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在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将游戏活动根植于幼儿生活中,开设多样性和互动性的角色游戏,为幼儿的社交沟通建设良好的平台途径,帮助幼儿走出个人舒适区,打破思维和视野上的局限,以游戏途径学会与他人沟通相处的正确方式,从而不断丰富和拓展自身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角色游戏;生活教育;陶行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102-03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其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游戏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更是丰富与拓展其对外界认知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外来的知识,树立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观,促进个人的身心素养全面发展。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游戏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为游戏背景,通过扮演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借此展开社交互动的一种游戏形式,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时,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生活教育”为理论依据,始终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兴趣特点,设计契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方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自发自愿地展开学习,并脱离学校和书本的范畴和局限,将生活及社会当作一座“大校园”,孜孜不倦地吸收外来的知识,以此锻炼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及社会认知。
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阐释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石,也是最为核心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主张,教育应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反对死读书,而是要解放儿童,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生活教育理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一切的课程都是源于生活经验的体会和总结。因此,一切的生活经历均可以视为生动直观的课程。具体来说,陶行知主张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要将幼儿接触到的一些事物作为教育内容,引导他们通过体验生活事物,自发地学习外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每天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拓展认知和丰富身心的作用。之于幼儿,生活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有着幼儿所需要的一切学问,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在充分立足于幼儿的实际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活动。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范围,幼儿园能够教授给幼儿的知识通常是极为有限的,而社会是处于大环境下的校园,有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的价值存在于每一项社会活动中,而每一项活动的组织形式又能反映社会的运行形态,引导幼儿投身于社会活动中,有助于扩大教育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可以使幼儿在社会体验中丰富个人的内心情感,充分运用既往所学知识及技能,在生活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说过:“在生活里,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具体之事说是做,教学做不是三个不相关的过程,而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也就是说,教学做实质是一件事,教学做更是幼儿教育中由教育理论变为实践操作的主要过程。教师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行为思想理念传授给幼儿,幼儿在学习了这些理念知识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灵活运用这些理念知识展开实践操作,使其在“做”中学习,在“做”中体悟,在“做”中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2.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策略
(1)发挥生活环境优势,于日常生活中取材
自然生活潜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特点,善于发掘和利用生活环境中可用的资源,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自发主动投入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第一,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角色设计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阶段普遍流行的一种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幼儿对于成人社会的好奇。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历和思维眼界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角色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师和一些社会场所的工作人员,如超市的服务员、小卖店老板等。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必须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范围的人物。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学龄较短的小班幼儿尤其如此,这类幼儿由于上学时间较短,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较重,个性大多较为腼腆,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内,不愿意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针对这类幼儿,教师可以设计扮演家庭角色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自己熟悉的家庭成员,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并借由游戏活动使幼儿与他人展开沟通交流,使其逐步融入班级环境中,锻炼与提高其社交能力与沟通能力,促进身心方面的蜕变与成长。
第二,通过亲身体验提升游戏参与度。
角色游戏来自社会生活中的相关活动,要想有序地开展角色游戏,幼儿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在角色游戏具体展开的时候,需要幼儿在理解自己角色作用的同时,理解同伴的角色作用,并处理二者间的交互关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多积攒生活经验,以此获取丰富的生活知识,开阔眼界,为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角色游戏实际上是幼儿对成人社会和日常活动的一种具有探究性质的模仿、再现和创造。而要想完全地再现生活情境,就必须具备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带领幼儿外出参观,使其获得直观生动的生活体验及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开展“自选商店”角色游戏前,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周围的自助超市,使幼儿了解自助超市的购物和付款特点。这样在实际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幼儿就不会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要干什么,反而每个幼儿都能够灵活地展现自己的角色作用,并能够与其他幼儿进行对话社交,这不仅有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见闻见识。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家园联动,巧妙地利用家长资源,间接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方面的协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家长的职业,定期举办一堂社会职业介绍课,邀请幼儿的爸爸妈妈来园介绍自己的职业。比如,有的家长职业是护士,而幼儿对于医护人员的岗位知识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教师便可以邀请这位护士妈妈作为职业介绍人,为幼儿详细地介绍这个职业。在社会职业介绍课完毕后,教师便可以举办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以此强化幼儿对该职业的记忆印象。
第三,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设计游戏。
许多教师发现,当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十分喜欢进行摘野花、捡树叶等活动。因此,教师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一爱好,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转换成游戏活动的准备材料,以此为幼儿提供取之不尽的游戏资源。在具体筛选游戏资源的时候,要以干净、卫生、安全、无污染的材料为主,如树叶、小草、小石子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用颜料涂抹石头,将其装饰成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宝石,也可以涂抹鸡蛋外壳的颜色,作为角色游戏的宝石和鸡蛋使用。树叶同样也是很好的创作道具,可以将其涂成各种颜色,如涂上红色、蓝色、紫色等各种颜色作为角色游戏的货币使用。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装饰过的物品投入各种各样情境下的角色游戏中使用,如各种颜色的石头可以在宝石店的买卖活动中使用,各种颜色的树叶则可以当作买卖宝石的钱币,等等。在这种模拟游戏中,幼儿“以物代物”的想象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灵活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学龄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有限,这也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而每当发生这类事情的时候,不少教师会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问题本身进行裁决。但是,教师需要知晓,角色游戏本身就是为了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如若教师全权代劳,那么游戏就失去其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做出主观上的轻率判断和过多干预,而应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下,给予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自主思考和互相磋商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锻炼与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龄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热衷于《猪猪侠》这类英雄主义动画作品,教师便以“猪猪侠”为主题,组织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但是,往往在这种人气很高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很容易发生关于扮演角色的争执。比如,有的幼儿只想扮演猪猪侠,不喜欢扮演其他队伍成员,这样的争执层出不穷,众口难调,使角色游戏迟迟无法展开。这时候,幼儿都向教师发出了求助的信号。面对这样的争议,教师并不武断地做出裁决,而是结合《猪猪侠》动画的内核精神,展开灵活的引导和建议:“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想扮演勇敢无畏的猪猪侠,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猪猪侠每次都能够成功打败坏人,这其中全都是猪猪侠一个人的功劳吗?猪猪侠队伍中的其他成员又做了什么呢?”幼儿通过回忆,逐渐产生了新的思考,并意识到猪猪侠队伍中的超人、菲菲、波比等角色,为猪猪侠打败大反派提供了重要帮助,他们也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幼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所有人都不再争执了,他们也由此认识到,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自己作用和特点,只要能够充分演绎这一人物形象,便能取得成功。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尝试说一说猪猪侠队伍中不同角色的具体特点,由此让幼儿对不同角色的特征达成统一认识,再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演绎的角色,角色游戏也得以圆满成功。
总之,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问题和矛盾时,切忌盲目武断地说教,要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积极地引导幼儿展开自主思考,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锻炼与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幼儿的游戏表现为依据,展开生活化的评价
学龄前幼儿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他们十分希望能够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角色游戏过后,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展开生活化的评价指导,以此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信心,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事后评价中,围绕游戏活动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反思,从中获取实践经验和反思体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促进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要遵循以鼓励肯定为主和引导讨论为辅的原则。鼓励是最好的教育。对于表现好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可以颁发五角星、小红花等实物奖品;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幼儿,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并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在游戏中哪里表现得不太好,下一次该如何改进,借此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克服和改正问题,待到幼儿下次有所进步时,哪怕没有表现得最好,教师也可以给予其“进步奖”的奖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进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3.结语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对于幼儿而言,角色游戏对其身心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诸多裨益。幼儿教师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将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引导,使幼儿通过游戏,与他人展开沟通和社交,借此走出个人的舒适区域,融入社会集体中,以此获得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能够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获得身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运用刍议[J].成才之路,2021(28).
[2]孙畅.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启示――以泰州某幼儿园为例[J].家教世界,2021(21).
[3]温璐杰.在角色游戏中深化幼儿对社会角色的体验[J].基础教育研究,2020(13).
[4]沈娟,陈超,陈楠.在生活中游戏 在游戏中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角色游戏中的实践[J].好家长,2022(05).
[5]钱娟青.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运用[J].智力,202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