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世吉

  摘 要: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开展的主要抓手。书法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教学实践也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是,我国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并不乐观,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成效。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究了书法教育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重点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058-04
  目前,核心素养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这一教育理念借鉴了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实情,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着力点,也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随着小学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走进小学课程体系中,书法教育也成为一项基础教育内容。但我国现行的书法教育颇受一些突出问题的影响,使其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那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探索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路径必须提上日程。
  1.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1)基于技法学习,提高书写能力
  在书法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等汉字书写的基本技法,掌握执笔要领,从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感受汉字书写的特点,准确了解汉字的笔画顺序、偏旁部首和笔顺规则,书写过程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须学会用铅笔、钢笔、毛笔,以笔画书写为出发点,从结构简单的汉字逐渐发展到结构复杂的汉字;认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字体,学会观察、分析、临摹;注意书写态度、书写姿势和书写用具,养成正确书写习惯。学生可逐步掌握汉字书写技法,不断提高书写能力,并通过技法学习尝试书法创作,体现其书法能力,促进汉字学习。
  (2)基于书法审美,提高文化品位
  书法教育主要以识字、写字教学为基础,这便证明了书法与语文课程的关系。而语文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汉字就是其人文底蕴的一种表象。书法教育可深入呈现汉字的音、形、意等方面的联系,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探索世界的方法与路径,增强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积累。同时,书法具有独特美感,不同的书法作品都展示了独特的汉字结构与张力,力求体现汉字形体之美;每幅书法作品都渗透了书法家的个人情感与意志,深刻反映了书法家所具有的人文情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法与美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小学生实施书法教育,能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引领小学生感知书法中的人文情怀,进一步了解书法与人的精神、品质存在的联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基于书法实践,促进身心健康
  在小学书法教育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技法学习、审美活动,更重要的是开展书法实践。研究证明,书法练习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常规的书法实践主要通过课堂练习、书法作业及其他学科作业来开展。学生在书法练习时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通过书法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书写习惯,在适宜的环境中缓解消极情绪,在分析字形规律和笔画顺序时发展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可以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不断增强个人认知,真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并能尝试创新。这将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基于书法鉴赏,培养优良品质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以汉字知识、汉字文化、书写技法、审美感知等要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学习并临摹这些作品,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展开欣赏,初步感受书法之美,了解书法技法规律,知道书法作品中蕴含的厚重历史与文化价值,激发其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动机,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中国书法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客观、开放地认识世界文明,主动承担起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2.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书法课程重视不足
  虽然书法教育纳入小学课程体系的时间已久,但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有些学校对书法课程的定位不准确,既有将书法课程纳入语文课程的现象,又有将其纳入美术课程的现象,前者主要教学活动集中在汉字知识、汉字文化与书写实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和规范书写习惯,而后者则倾向于审美活动与技法练习。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校未确立准确的书法课程教育目标,使课程定位与目标不够清晰,教育成效可想而知。有些学校只是将这门课程安排到课程体系中,实际上并未按照教学要求开展,学生只能随着学段上升接触铅笔和钢笔的书写技法,对毛笔的接触相对不足,书法教育并未取得实质效果。
  (2)课程设计不够科学
  书法教育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结构简单的汉字到结构复杂的汉字,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书写都要循序渐进。但是,现在的书法课程设计并不科学,教师往往会根据《书法练习指导》安排教学内容,在一堂课上同时进行技法讲解、文化知识讲解和审美体验。但每堂课只有短短四十分钟时间,倘若详细讲授,很容易е陆萄任务无法完成;倘若粗浅讲授,又会导致技法讲解、文化知识讲解和审美活动相互脱离,学生无法建构成有机的整体,增加了学习难度。再者,书法教育需要指导学生临摹经典作品,经常选用的有颜体、柳体、欧体、赵体等书体。有些学生并未具备规范书写的习惯,便在教师组织下进行书法临摹,而且有些临帖中还存在繁体字、生僻字。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书写时不知其意,阻碍学生技法提升与文化品质培养。

  (3)教学方法相对固化
  从小学书法教育情况来看,示范教学和书法临摹是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沿用已久,效果虽然不错,但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和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有时还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抗拒心理,将书法教育局限在机械性的写字练习层面,与预期的核心素养培养存在较大出入。再者,有些教师在知识讲授时对一些专业概念、著名书法家的介绍,完全按照预设照本宣科,而学生只需根据教师的讲解识记即可,他们的书法学习过程缺少主动性与趣味性。单调的临摹练习与枯燥的知识讲授都会让小学生对书法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其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更不会感知到书法和书法作品中所具有的人文底蕴,无法理解书法中厚重的历史感,影响学生兴趣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
  (4)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书法教育缺乏重视,课程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固化等问题都是导致评价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因为书法教育边缘化存在,很多学校对书法课程并未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而教师的评价方式又比较僵化,对学生的反馈不够积极,导致书法教育评价无法体现出实际效果。再者,有些书法教育被局限在写字练习层面,小学的书法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书写情况,缺少了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教学评价集中在技法、技能层面,忽视了书法素养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又体现出“应试”倾向,利用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
  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策略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重视书法教学
  基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必须全面重视书法课程的有效教学,明确教学定位与教学目标,发挥书法教育的价值。因为书法教育与识字、写字有着直接关系,而识字、写字又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所以书法教育应确立为语文课程的补充与延伸,注重汉字学习、文化理解、技法练习与审美活动,培养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小学要注重发挥书法课程对学生能力与品格的积极作用,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及情感态度层面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书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手法,将核心素养充分渗透在教学目标中,以此对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科学指导。当然,教学目标可从长远目标和课堂目标两个角度入手。长远目标须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终身发展要求,并不局限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学期,而课堂目标则围绕教学内容具体设置即可。
  例如,在“左右相对点”书法教学时,小学生已掌握一些汉字知识,具备了基础的书写经验,但在规范写字方面相对欠缺。因此,教学目标设置为:①指导学生掌握“左右相对点”的写法和“米、火、羊”三个汉字书写方法;②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及规范、美观书写的能力;③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上述三个目标充分参考了《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书法教育的要求,包含基本任务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体现了技法、艺术的有关要求,教师再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书法素养实施有效培养。
  (2)优化书法教育内容,指导经典作品欣赏
  面向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教育内容须与学生学情相适应,且要体现出层次性、整合性,保证书写技法、汉字文化与审美活动协调呈现。首先,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提供适宜的教材、练习范本及教学知识,避免出现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现象,尽量将书写技法形象化呈现,书法作品直观化呈现,文化知识趣味化呈现,让书法教育内容彰显其特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其次,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将书写技法、汉字文化与审美活动三项内容深度融合,以技法练习为基础,指导经典书法作品欣赏,渗透文化知识和审美元素,提高教学效率。再者,将书法课程与语文、美术、历史等课程充分融合,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跨学科引导,使其在书法学习中接触多门知识,扩大学习范围。
  例如,在“主次分明”书法教学时,为了同时实施技法讲授、审美感知和文化体验,先设计新知传授环节,出示“饮”“右”“感”三个汉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并找出三个汉字的特点。随后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感”字上,分析“感”字的主次顺序和笔顺规律,确定:主笔在一个字中,起到均衡和增强美感的作用。再鼓励学生在习字格中写出“感”字,做到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教师示范讲解,完成基本技法讲授。最后设计拓展欣赏环节,出示赵孟\《道德经》(局部);唐寅《七律》(局部);祝允明《箜篌引》(局部)图片,组织学生观察欣赏三幅作品的趣味性态,引出“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的字体形态变化,延伸介绍书法理论家张怀。这个教学过程便体现了技法、文化、审美的有机融合,保证了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3)创新书法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书法兴趣
  书法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育活动,其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动态递进过程中,从小学开始逐渐延伸到中学,甚至是终身,而学生兴趣则是影响书法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教师必须创新书法教育方式,通过激趣培养学生兴趣,通过文化渗透深化学生书法体验。首先,教师可从书法的实用性出发,结合日常书写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书法,鼓励他们运用学到的书法技法写出自己的名字、座右铭等想写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有把自己名字写得漂亮的动机,他们会反复尝试和练习,此时,学生的书写动机便出现了,教师再进行有效指导便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出发,既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汉字情境、历史情境、美术情境,进一步认识、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感知其中的人文底蕴,在发现与交流中完成审美体验和文化感知,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在“随形取态”书法教学中,汉字的独体字形与上下、上中下、左右、半包围等组合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像“日”“木”等独体字又常常用于结构组合字体部件中。教师在课堂上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口、山、支、飞、心”等独体字,组织学生辨析上述汉字是什么字形?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多汉字,但ψ中谓峁共⒉荒茏既钒盐眨这个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独体字“木”,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汉字在“木”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每人写出一个汉字,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呈现出“李、村、沐”等汉字,教师再引导他们观察“木”的形态变化,总结“木”字随形取态的特征。通过这种活泼有趣的游戏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汉字迁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深入研究、实践的兴趣,获取书写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4)注重书法技法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技法学习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突出技法指导,按照不同学段的教材安排设计教学活动,从最基础的笔画入手,逐渐过渡到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等,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字形特点,发现书写规律与方法,对起笔、行笔、收笔等书写技法反复练习,在掌握基本技法之时举一反三,保证书写规范、美观、高效。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除了做好基本课堂练习、书法作业及其他学科作业,还要针对性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练习的碑帖,建议他们在课余时间自由练习,养成书法练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如参与社区组织的书法比赛,在春节时书写春联,参与班级书法比赛等。学生可自由书写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书法作品来诠释个性,表达情感,以书法为媒介,与更多优秀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深入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自我满足。
  例如,在“收放得宜”书法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笔画、部件之间的收放得宜关系,明确撇收捺放、上收下放、左收右放的笔画和结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观察“波、冠、随”三个例字的特征,总结出收放得宜的基本笔画规律和结构规律。其中,“波”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应撇收捺放,撇短捺长;“冠”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书写时应上收下放,中宫收紧;“随”字为左右结构,书写时应左收右放,疏密有致。随后教师示范书写,组织学生随堂练习,教师负责巡视指导,评讲学生书写的优点和不足。本课所学的汉字在笔画和结构两方面的构字规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在下节课上展示交流,通过书法实践强化其书写能力。
  (5)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客观实施书法评价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书法教育,相应的评价体系必须完整、科学、创新。在评价标准方面应包含学生的能力、技法、情感等多方面要素,围绕书法教学过程、书法实践成果等多项教育活动设定标准,面向书法教育确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使其充分反映学生的书法素养。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做到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将书法作品鉴赏和书法实践作为评价基础,保证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方式上要做到创新设计,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既要注重过程评价,P注学生的书写水平、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表现;又要客观实施结果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综合考察最终教学成效,将评价体系建立在动态评价基础上,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再者,采取多主体评价方式,即组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弱化原本存在的“标准”概念,更多以欣赏、交流的姿态实施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他们既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又能感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将书法教学评价上升到情感交流层面。如此,书法这一优秀文化便能大放光彩,促进学生的书法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核心素养培养尤为关键。面对目前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客观看待,确立核心素养的导向地位,突出书法教育的独特价值,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入手,使学生的书法水平、审美情趣、文化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雨佳.试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作用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1).
  [2]段瑞明.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J].思维与智慧,2020(18).
  [3]杨潇.中小学书法教育多元化教学初探[J].思维与智慧,2020(16).
  [4]叶金福.中学教育中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理导航,2020(07).
  [5]陕卓超.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
  [6]陈晓勇.浅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J].书法教育,2020(05).
  [7]李丹,陈凤琪,董超群.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J].艺术评鉴,20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6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