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名促进者,做一名研究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25-1.5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新教师,所处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因为我们要迎接所有人审视甚至怀疑的目光。我从来都很自信,上学的时候,学得好就是我的自信,我无惧别人的审视或者怀疑,而工作了以后,我的自信则不完全取决于我本身,而取决于学生是否学得好,这种自信的意义更多则来自于外界了。我要怎样做到无惧?无疑,从教学入手。
  很感谢有效教学这个名词,这让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教学责任更加明确。“教学”一词在经过了中外著名学者分析研究之后,有了它的第四种词义,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而“有效”,在我看来,早上起床边收拾洗漱边听英文广播就是时间的有效。归纳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是学习的有效。思考教学的有效带我回到了在中学的读书时光。抛开对老师的个人情感不说,竟没有一堂课的教学令我铭记于心,回味无穷,我想,这种学生的无心,也就是教学的无效吧!但为什么我的成绩又很好呢?看似很矛盾,经过我的思考,我得出结论:我很喜欢那几位老师,我喜欢他们的风趣,喜欢他们的尊重,喜欢他们的善良,喜欢他们的笑容,即使我在课堂上攫取不到我需要的知识,但在课下我甘愿下功夫去理解,去消化,去加强。根据罗杰斯的“移情性的理解”,就我现在的情况我进行了一下换位,更重要的是吸收了《有效教学》这本书补给我的营养,如何实行有效教学,我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做一名“促进者”,做一名“研究者”。
  一、做一名“促进者”
  罗杰斯从“患者中心疗法”推演出“促进者”一词,以区别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某种滋养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罗杰斯作为一位心理学家简直可以称为教育家,他的这一理论不是正与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切合吗!
  现在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初中生正处于十分叛逆的青春期,很多事情他们明明知道是对的,但老师和家长越说,他们就越不做,同样,很多事情他们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但老师和家长越反对,他们却偏做不可,在我看来,这是人生特定时期的一种很正常的病,每个人因为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影响病的程度都不同,但既然是病,就会有治疗的办法,罗杰斯说:“最好的教育就像最好的疗法一样”,无疑,教师就是最好的医生。所以,教师就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就成为了“促进者”。在罗杰斯看来,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课程设置,不在教师的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与理解。在与学生坦诚相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认识他们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来“框套”学生之后,在他们眼里,我们的身份就变成了姐姐或是其他很亲近的人,自然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喜爱。
  每个老师个人风格不同,而我个人则比较倾向于情感教学。很多人说我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欢是因为我拥有个人魅力,我会毫不谦虚的不否认,因为我知道我的个人魅力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因为我的性格,我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只有了解了“病情”,才能“对症下药”。很多学生会很直白的和我说:“老师,其实我很不喜欢语文,从小学开始语文就不好,是因为你,我才渐渐喜欢上了语文”。也有的学生在考完试会跑到我这里兴奋的说:“老师,你放心,这次我一定给你过优秀”,可能是语文老师对咬文嚼字的敏感,我抓住了“给你”这个关键词,虽然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会说“学习是给你自己学的”“你是给我学的啊?”这样的话,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他真的是给老师学的,也许他头脑里没有“学习为自己”“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出人头地”这样的概念,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让老师失望。最让我感受到幸福的,甚至要幸福的崩溃的是上次的教师测评,我相信没有老师不在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评价,当我知道我是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后,我激动地都在颤抖,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幸福,曾经流过的泪水都变成了甘露。所以抛开优秀的课程设计不说,因为这是作为教师必备的技能,我认为,情感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的促进手段,情感教学可以在课上,就像“有效表扬”一样,给学生树立自信心,争取起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更重要的是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有效教学》让我的所为、所思找到了理论依据,更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信心,所以我要做一名更加优秀的“促进者”,让情感有效,让教学有效。
  二、做一名“研究者”
  我们知道,教师的身份可以很多重,而要成为优秀的“促进者”,教出优秀的学生,不是说说就能实现,学学就能提高,这需要有一种研究精神。一开始,对于研究我很疑惑,甚至很抵触,因为我理解的研究是钻研,是探索,是高深的学术活动,我想如果教师能研究,干脆可以去研究所,或是当大学教授了。直到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才排除了恐惧,明白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研究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这里谈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科学研究工作。”“这里说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性质本身而有必要进行的那种创造性研究。这种研究能丰富教师集体的精神生活……”。原来,研究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困难和可怕,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研究,包括每堂课的设计、每个学生的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法……
  研究是种态度。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而研究就是我们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我们对于所教授的知识是熟知的,但学生的理解却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每种情境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我们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因得以产生;我们要研究如何发挥促进者作用,情感教育得以实现。我相信,只要敢于研究,研究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需要用心。研究虽然每天都能发生,但只有用心,研究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学期我写了一篇“快乐语文,快乐pk”这样一篇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论文,这个方法的起因是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却十分重视友情,又结合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原则,我就想到了学生帮学生的方法。但实施起来并不是随便分帮分派就可以的,我需要他们对我充分的信任,才能完全的配合,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可能开始很容易实施,因为学生有好奇心,但要坚持下去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所以我就批阅练笔,先对他们进行“摸底”,再进行情感对话,取得信任,还要对每一次我说过的话,许过的愿都说到做到,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十分认真并且重视的。很多时候,学生是看着老师做的。当然,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我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让它更适用于学生,更好的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的观察,用心的思考,用心的反思,还要用心的听取建议。做到凡事用心,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也许我做不到“像专家一样思考”,但我会尝试,也许我做不到让学生每次都考第一,但我会尽力,也许很多事情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我坚信,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要成为李镇西口中的“反思性教师”,我要做罗杰斯眼中的“促进者”,我更要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心中的“研究者”,我会坚持我的初衷,那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管前方是平坦还是泥泞。
  
  【作者简介】马冰: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初中部,语文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22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