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英国文学教学的几点意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玉淮

  【摘要】英国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英国文学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突出,教学大多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成果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做到思路清晰,又要重点突出,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国文学 教学改革 方法
  
  任何伟大的作家,其思想境界、对生活的认识和智慧以及对语言的驾御能力往往都在常人之上,其书写总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任何单一的阅读方式根本无法进入有效的解读。同时,对复杂的、包容万象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时,尤其是以跨文化的视野对不同文化区域的英国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时,其学习规律必然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平面走向立体。英国文学教学模式呈综合、立体的复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平面的教学模式,使英国文学课最终走出了边缘化的窘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学教学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教材的选择。
  1 注重文史结合
  从教学内容上说,英国文学既包含了英国文学的总体发展脉络、特征及各个时期不同作家与作品的概况,还包括各个时期每个重要作家不同的创作成果,即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而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正确处理好“史”和“作品”的关系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应将“史”与“作品”有机结合起来。正所谓“史”与“作品”不分家,英国文学课程应是《英国文学史》与《英国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程的综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英国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做到“史”与“作品”的有机结合,以“史”为纲,才能做到条理清晰,以“作品”为支撑点,内容才会丰富,教和学才能落到实处。倘若学生心中对文学史没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则会越学越糊涂。对“史”的把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因为每一部作品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之,若只讲文学史而不讲具体作品,学生最终只能记住几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充其量只对部分作品的故事梗概有粗略了解。离开了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分析,文学无法起到陶冶情操的功用。
  2 注重课程的实践环节
  学习文学课程,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造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的一环。除了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课外作业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自己分析、思考后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师应尽力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文学选读课的作业),可以建立学生的第二课堂,如戏剧诗社,散文诗社,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还可以直接要求学生翻译诗歌,创作诗歌、短篇小说、自传,续写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等,以及撰写有关各种体裁的评论性的文章,并进行相应的点评,点评时要以表扬为主,帮助学生建立学生的成就感。
  3 注重完整阅读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国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因此要求学生读文学作品,必须让他们从整体上去感受去体验,他们才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要开拓信息视野,充分利用英特网的信息资源,获得丰富而新鲜的英国文学信息营养,并将这些网上信息连同教材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如在讲授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时,就可以把VCD光盘上的有关情节与教师的教案结合,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充分利用电教资料,让学生观看名著名片,加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许多杰出作家的代表作品都被搬上了银幕,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这些VCD光盘。而且我系语音室也有大量的收藏,只有充分利用了有声有色的电教资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影片之前,要做一些要求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让他们清楚看本片时要注意看些什么,边看边思考什么。这样,使学生在走进视听室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不至于浮光掠影地只顾看故事情节。比如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要求学生注意该剧的语言艺术,特别注意欣赏该剧第二幕第二景“凯普莱特的花园”;《哈姆雷特》时要求学生注意哈姆雷特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形象时内心独白手法的运用。
  5 结语
  学习一门语言,不能仅仅止步于单词句型的学习,不能仅仅为了应试,而应该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和文明,从而提高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具体体现。因此,对英国文学课程的研究与改革是每位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以上几点建议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所有这些,必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成为英国文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大纲[S].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0
  [2] 李增.高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 1991, (1)
  [3] 曾庆艳.英语专业英国文学教学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6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