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童年的萤火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翠华

  有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从来就没有见过萤火虫。他们知道自然界还有一种昆虫叫萤火虫,是得益于“囊萤积雪”这个成语。然而,今年9月的一个晚上,萤火虫却悄然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我是在泽园宿舍的北山崖下看到的。野花和蔓草从山崖垂下来,夜风里依稀看见它们摇曳的倩影。月季花、迎春花、枣树、无花果树、石榴树……在山脚下簇拥着这座守望着校园的山崖,花草的清香沿着百卉路一直流溢到百卉广场,浸润着校园的每一条小路,祝福着活跃在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萤火虫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祝福的源头,点燃了它那美丽的小灯。
  萤火虫的小灯生气盎然,绿晶晶的萤光,闪耀着黄褐色的腹尾,柔软的翅鞘,扇动着,托着这一盏小灯,在树丛花叶间穿行。温柔的绿光照着薄薄的翅鞘,照着翅鞘扇起的颤颤波纹,像撒落在夜河里的宝石,随着水流缓缓地、忽隐忽现地闪耀着,闪耀着。真是梦幻般的美丽。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秋夕》里的名句。我年轻的母亲吟诵这句诗的时候,手里握着的是大芭蕉扇,为我赶着蚊子,教我写“萤火虫”三个字。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那时的小学生是背着黑色的石板上学的,写字用白色的石笔在石板上写,写满了可以擦去,只要不弄碎了,一块石板可以一直用下去。
  买不起石板,母亲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个破了的瓦盆,她用石头把破碎的棱角砸去,磨成了一个大瓦盘,又从河边淘洗了一袋沙子,把沙子倒在瓦盘里,用手抹平,这就是我的“石板”了。母亲为我的瓦盘和沙子做了一个漂亮的书包,还绣上“学习”两个字。
  我很快就会写“萤火虫”三个字了,只是“虫”字写得不好看,沙子一塌,有些笔画就不清楚了,好像缺腿少脚的。可母亲还是笑着表扬我写得好。她说我写的萤火虫是提着灯笼在飞的萤火虫,不是爬在草丛里的。飞着的萤火虫你是看不清它的腿和脚的。
  我遥远的童年啊,储存了母亲多少的激励和挚爱!正是这挚爱真诚的激励,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的几多坎坷……
  没有想到在这繁华都市的一隅,竟然会看到我童年的萤火虫,它寻找我,在时间的隧道里飞越了几十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我。
  小时候我曾问过妈妈萤火虫为什么要打着小灯笼飞?妈妈说:它在寻找那些丢失了的小孩。――我一下子钻到妈妈的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不走丢,我不愿走丢。”妈妈搂着我,摩挲着我的头发,安慰我说:“小闺女不会走丢,一辈子都不会走丢。萤火虫知道小闺女不会走丢,它来看看你就放心地飞走了――你看,它打着灯笼找别的孩子了。”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狄奥奇尼斯,大白天提着灯笼在雅典的大街小巷满处跑。当时的雅典,经济繁荣,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会场、市集、运动场。人在物欲引诱、荣华富贵、权势财富的绵密攻击下,彻头彻尾地出卖了自己。狄奥奇尼斯认为这是人生一件赔得最彻底的买卖。狄奥奇尼斯是不是从萤火虫那里得到启示,以至于他成了那个时代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满街跑。有人问他找什么,“找人!我正在找人,人怎么不见了呢?”他回答着继续满街跑着,提着他的小灯笼。
  母亲曾告诉我,黑夜里走丢的孩子,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听到家人的呼喊:“你在哪里?”听到呼喊,你要及时地回应:“我在这里!”家人顺着声音就能找到你。
  “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声音,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沉下心来,我似乎都能听到这个声音,我就会信心百倍地回应:“我在这里!”
  暑气即将消散的这个9月的晚上,我童年的萤火虫来到了校园。它美丽的小灯一往情深地闪耀着,它看到了我,我也看到了它,我在心里默默念着:“我在这里,亲爱的,我在这里,我没有走丢。”它听到了我的心声,它欣慰地扇动着轻柔的翅鞘,在我们的月季花前转了一圈,又悄然地飞进了黑色的夜幕。
  萤火虫,我童年的萤火虫,正提着它的小灯笼在黑夜里飞翔着,寻找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