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言论集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哈佛中国学者的观点未必全是“正面的”,但他们的立足点还是了解真实的中国他们看待中国的观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中国的情感和关注也是我们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智力资源。哈佛学者的见解和学术成果多少影响或引导着美国和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甚至决策,同时也从侧面影响看中国的改革发展。当然,西方学者能够看中国之所未看,也许独到,但不一定真实。同时里面还暴露着美式社科学问的一大顽疾:精致的平庸、因此,中国人看待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本身就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再盲从,或随意地拒斥,而是要学会以我为主,去自主地、积极地思考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张冠梓在哈佛做访问学者一年多的时间里,策划完成了对48位研究中国问题的哈佛专家和学者的访谈,将于近期推出访谈合集――《哈佛看中国》该书向读者展示了站在世界学术制高点的人如何看待我们,如何述说我们的故事,如何预见我们的未来,以上是张冠梓对书中受访学者的观点的总体评价
  人们希望我国对世界做出思想贡献,这个愿望是好的,我们也确实做出了贡献,但这些思想贡献多局限于官方的一些理论创新,如果清点一下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能不令人反思:中国对世界的思想贡献是否太少?很多国内学者照抄照搬西方学者的理论,而未能构建中国自己的、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思想遗产于一体的国际关系理论我们的确应该很好地思考一下:中国如何为世界做出更大的思想贡献。
  ――不久前,阎学通教授回顾了新中国对世界的思想贡献,并提出“希望我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思想贡献国”但对于阎教授对新中国在军事、外交、制度、发展等领域所做出的思想贡献进行的概括,中国社乖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冯昭奎表示不敢苟同
  “中国制造”广告通过商业化运作,用海外主流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推介国家乃至产品形象,是一步妙棋,美中不足的是广告的欧美中心主义色彩太浓,片子里的主角全是欧美人士,这反映出中国人心目中的外部世界实际上还是欧美世界,得到欧美的承认心里才踏实,另外,传统主流的电视频道对“中国制造”的概念来讲未必是最有效的选择,要选择更有效的广告投放渠道,Facebook、Twtter等以社交为手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迅猛发展,这些新的营销及品牌推广模式能够更有效、更精准地到达目标人群。再有,采用“润物细无声”的产品植入方式,就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后,引起强烈反响,旅美资深媒体人黄天波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的专访时,就如何看待新生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以及中国可以采取哪种方式更好地宣传中国产品和中国形象阐述了个人观点、
  在英国,质量较高的严肃报纸对中国相关报道的数量远远高于大众报纸,其报道立场相对温和;而大众报纸上的文章则富有敌意。如,《每日邮报》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均为负面消息,仿佛仍处于冷战思维当中:而《金融时报》则相对中立,报道中甚至包含一些积极的成分
  ――美国媒体研究专家、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中心(CANRI)主任科林・斯帕克斯(ColinSparks)教授在受邀为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指出,了解在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究竟是被如何描述和再现,对于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将大有裨益。
  有些报纸和新闻机构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数字化现实――它们将倒闭。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的倒闭归咎于技术。报纸最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内容,新闻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是它与读者之间的信任,新闻业的未来属于那些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满足市场需要者,而优质可靠的新闻也不是“免费的午餐”。
  ――不少人将当今许多新闻企业纷纷关门停业或缩减规模的原因归咎于数字化的胜利,但默多克持相反的看法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乐观看待新闻业前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0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