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又见西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年英

  
  整个暑假我都在丹寨晃荡,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山地里漫游。但其间我也去了一趟雷山,因为这两县的地界是紧挨着的,我走着走着,就走到雷山了。
  恰好我为雷山县写作的新书《长裙苗 短裙苗》也出版了,虽然只拿到一本样书,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赶紧拿到雷山去给朋友们分享。
  大伙一如既往请我吃饭,喝酒,聊天。席间大家谈到今年的“旅发大会”(全称是“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此前已经召开过两届,据说其主旨是借开会的形式,集中开发会议主会场的旅游文化资源,从而迅速提高其旅游文化的档次和品味,前两届的主会场分别是黄果树和荔波,今年的主会场定在雷山西江),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我说这是件好事情,同时我也非常赞赏雷山在打造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因为我从雷山街上走过时就已经看到了,为了迎接这次“旅发大会”的到来,雷山县委县政府已经把整个雷山县城彻底改造了一番,面貌完全焕然一新。
  “你觉得这样搞好不好?”朋友们问。
  “好!怎么不好?太好了!”我说。
  我说的不是违心话。的确是太好了。因为现在的雷山就是我理想中的雷山,或者说,她正在朝着我曾经期待和设计的面貌在发展,甚至已经变成了现实。
  现在的雷山是什么样子呢?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适量的人口和住房,随处可见的遍布大街小巷的民族文化符号……一句话,雷山现在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又有着现代文明的实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呼唤和主张的后现代生活!
  “那你应该去看看西江,西江比县城更漂亮了!”朋友们说。
  好,去西江!饭后我马不停蹄地赶往西江。结果感觉真的变化太大了!一切都已今非昔比!
  过去我当然没少去过西江,就是在今年的四月间我还带着湖南《潇湘晨报》组织的一个车友团数十人拜访过西江。那时桐花盛开,一路风光无限,西江当然美丽如初。但其实那时的西江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就是中学前面的那片房子已经被拆掉了。我当时还猜不透他们的目的,以为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改造而已。没想到,士别三日,一切都当刮目相看了。
  眼前的西江,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河边的那些建筑全部推倒重建,效果图就悬挂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新建后的西江完全是一个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华,又更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新西江了。或者说,现在的西江是在坚持原生态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来建设的,新建后的西江,传统的气韵还在,还被完整地保存着,那气势恢宏的千户木楼没动,那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没动,但所有影响到人们视觉美感的由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污染源被统统改造一新――包括对生活垃圾和所谓“视觉污染”的处理。我赶到西江时,看到人们正在拆除路边的电线杆,搞“三线入地”。而村寨内的改造,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西江的美丽是难以形容的。缘山而建的千余栋木楼,不仅具有美学意义上的规模性和文物价值上的唯一性,而且也使其在视觉上获得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力。几乎所有的游客,在见识到她的那一刻,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
  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传统价值的有效性是十分怀疑的,甚至是麻木无知视而不见的。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村寨也就在这些人的盲目的开发中消失了,风景不在了,荡然无存了,比如著名的车江侗寨,比如曾有“小江南”之称的“古州”,还有三穗的寨头,那也同样是一处赫赫有名的千户苗寨……相比之下,西江太幸运了,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其开发始终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来进行的。
  “怎么样?”回到雷山吃晚饭时,朋友们迫不及待地问我。
  “好!”我说。“真正的大手笔!”
  我说你们可以在贵阳机场和贵州高速公路上打一块很大的牌子,就写“云南看丽江,贵州看西江”。我还说,西江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贵州文化发展的方向,今日雷山的建设思路,也应该成为所有贵州相似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话音未落,朋友们一阵惊呼。看得出,朋友们对我的说法深感欣慰,但多少又还是有些怀疑,虽然我的话也给他们增加了一点信心,但要提到这样的高度,他们又难免有些顾虑。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我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9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