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现代制造业低碳发展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缅

  【摘要】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北京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调整是影响北京市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利用SWOT对基于战略网络的低碳发展模式的战略构想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综合分析,针对目前的不足或制约因素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实现北京市现代制造业的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战略网络 现代制造业 低碳 SWOT分析
  
  北京现代制造业低碳发展概述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已将低碳发展试点工作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倡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新能源应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京以其向“世界城市”发展的城市定位,更应该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而现代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结构中发展最快和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因其具有“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高浪费、低效益”的特点,成为影响北京市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北京在面对环境、人口、能源、全球分工重新调整等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何调整自身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定位,采取行之有效的制造和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战略,推行引导和激励政策,以鼓励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成为目前北京发展面临的主要工作。
  北京现代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战略网络SWOT分析
  针对当前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网络的发展模式既有其内在的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与局限,同时外部大环境也为北京现代制造业战略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利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
  战略网络在低碳发展中的优势。资源互补,减少消耗。在现代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战略网络中,各节点企业由于其核心优势不同,各自所具有的知识技术、人才、资金、能源等资源也有相应的差异性。而就整个网络来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竞争合作机制,允许各节点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各自集中精力搞好优势项目,这样就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减少了企业在非优势生产活动中的资源和技术耗费,达到了总体节能的目标。
  相互信任,节约成本。战略网络的建立离不开所有节点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因此战略网络关系为所有成员提供了一个互惠互利、相互协作的关系平台,降低了网络中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投机成本,从而提高了投入产出比率。
  结构优势,节能减排。战略网络的结构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中企业的位置和合作分工的机制上。战略网络的结构具有异质性和不易被模仿的特点,以网络内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动态调整战略网络的结构,如按照制造产业链条建立战略网络,上游企业的产成品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废弃物也可直接作为其他网络内企业的生产原料,在网络内实现循环经济,既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战略网络在低碳发展中的劣势。企业各自为政,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网络。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的现代制造业企业数量和经营领域繁多,规模大小不易,多样性强,有的从事传统工业生产也有的专注于高新技术制造,没有形成比较有序的、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企业间的信任度不高,各自为政,缺乏长期的合作和有效的竞争。
  缺乏战略网络的有效管理机制。目前,北京市的现代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实现战略网络的构建,因此在战略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缺乏经验,无章可循。国外的现有战略网络建立和管理的案例也不是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网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
  缺乏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核心企业。由于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几大类行业中,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因此,无法发挥核心企业的优势,利用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吸引和聚集一批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网络。
  外部环境给战略网络发展带来的机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给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网络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当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逐渐减缓,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增速也逐年增大,这就要求北京的各行业,尤其是现代制造业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升级,因此基于战略网络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为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网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环境恶变等多发情况,开始倡导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中国也提出了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因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模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的要求为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网络发展提供了动力。进行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因此,要求企业加大力度进行科技创新。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信息和技术商品集散地和技术创新基地,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投入,在战略网络的发展模式下,企业间无障碍的交流和学习,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结构。因此,北京现代制造业科技创新将促进战略网络的发展。
  区域发展为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网络发展提供了条件。北京的区域发展战略,整合了周边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京津塘”、“京津冀”等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网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和地理空间,在基本条件形成上提供了保障。
  外部环境给战略网络发展带来的威胁。政府的经济效益导向。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往往只看重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GDP指标的重视度并不高。这就导致了企业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长远发展,这就制约了企业战略网络的形成。
  公众意识理念。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现状,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中介机构等多方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博弈的关系,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和长期合作理念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进行低碳发展的认识不足,因此,从意识理念层面上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而建立战略网络的动力不大。
  转型难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条件的支持,其难度较大,调整速度慢,尤其是在进行战略网络的准确定位、合作伙伴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于战略网络的北京现代制造业低碳发展战略有其优势和可行之处,应该得到推广和扶持。但是,其发展也会由于多种原因而受到一些制约和干扰,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为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模式向战略网络方式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空间。
  对策和建议
  针对北京现代制造业战略网络发展模式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为战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巨大机会和潜在的威胁,为了能够尽可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弥补不足,充分发挥战略网络的竞争优势,给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转变政府角色。首先要将绿色环保考核指标纳入到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推动企业管理者对发展低碳经济产生充分重视。并且政府还应大力扶持基于战略网络的制造业低碳发展模式的行程和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治和政策保障。
  建立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战略网络形成和长期运作的前提,通过合作和利益共享、风险均摊,使企业在战略网络中共同承担任务,协同发展,是使战略网络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培育核心企业。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其他大中小企业加入以其为核心的战略网络,动态调整核心企业资源运用到战略网络全局,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循序渐进,稳步发展。战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既要有多重的前提条件,还要经过审慎的定位选择及合作伙伴选择,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在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要循序渐进。
  总之,基于战略网络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和优化体现了企业间的互动,资源、信息和理念的整合,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努力,积极采取措施,才能使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核心能力,抓住发展机会,克服自身的劣势和不足,应对激烈竞争的挑战。因此,如何为战略网络的形成和优化发展提供可行条件,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北京现代制造业通过采取基于战略网络的发展模式,既能够使各节点企业合理利用企业间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北京市整体经济的低碳发展,又能够使北京市现代制造业企业增强相互信任,建立新的合作和竞争关系,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1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