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院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敏

  [摘要]高校内部实行财务绩效评价意义重大。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因此研究高校投入产出的关系,关键在于确定高校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范围以及计量标准。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以数量形式构建评价指标来反映资源利用情况,其中主要的指标是创收能力指标、资源运用效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随着高校内部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普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的现象。如何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达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是高校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指标,对校内二级院系的办学资源投人产出的结果及过程进行衡量评价,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高校内部实行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高校经历大规模扩招后,已由外延扩张转为内涵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就必须解决困扰高校多年的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的现象,而实行财务绩效评价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高校的内涵建设而言,实行财务绩效评价有诸多意义,主要有:通过建立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二级院系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财务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把握资源在不同单位问的利用情况,可以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以达到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实现;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资源配置、预算分配的首要依据,引导二级院系加强成本效益意识,可以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融入到部门考核、绩效工资改革等各项指标中,可以为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提供依据;通过绩效评价指标的衡量,可以较好地激发二级院系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办学活力,使其在拥有工作成就感的同时自觉适应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绩效评价指标涵盖学校管理的多个层向,能从总体上起到正确的政策性导向作用,引导高校内部的各院系、部门财务行为走向健康、和谐的良性循环道路;通过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最终建立高校整体资源使用良性循环机制和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制。
  
  
  高校内部投入产出的计量
  
  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院系投入一定教育资源后产生的能用数据表示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衡量,投入产出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院系的经济效益。研究投入产出的关系,关键在于确定高校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范围以及计量标准。
  高校办学资源的投入主要是人、财、物三部分,即人力投入、物质投入和资金投入。由于目前无法较为合理核算人力资本实际价值,故一般以工资薪金量反映,一般以账面价值扣除折旧后的净值计算。资金投入主要是各类运转项目经费和专项资金投入。当然,高校投入不仅仅是有形资源,还包括无形资源,如教学管理能力、师资水平、学校声誉等。无形资源在教育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因其价值计量很复杂,所以,内部二级院系的资源投入仅以有形资源计量。
  高校产出实际上是高校获取收益的能力,根据高校二大基本功能,可以将高校产出分为教学产出、科研产出和社会服务产出三部分。教学产出是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在计量上采用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表示。科研产出是指提供院系各类科研成果、专利或出版的著,发表的论文等。社会服务产出是指院系对外服务获取资金的能力,包括办班创收、四技服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等。教学产出和科研产出必须通过适当的赋值和计算调整为可以计量比较的产出值。通过对投入产出的界定,设置如下统计指标,见上图:
  
  
  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当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院系无成本意识,各类房屋、设备资源基本是无偿使用,各院系重视争取资源但忽视利用资源,重视自我发展但忽视整体和谐,往往是抢到了资金但却用不出去,从而导致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闲置、投资效益低下等。解决上述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院系实行财务绩效评价,使院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具体来说,包括院系获取收益的能力评价、院系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和院系财务效益的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符院系二三个方面的评价,可以开展校内不同院系间的绩效对比,从而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以数量形式构建评价指标来反映二级院系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目标完成情况的相关信息,从而对院系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衡量。财务绩效指标的设置一方面要反映各院系投入产出效率,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校内不同院系的规模和特点,强调同类指标的纵横向对比。高校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一般从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和产业绩效等五个方而划分为收益性指标、资源效率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而对高校内部二级院系的绩效评价则更关注于院系创收能力、资源运用效果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为此,可以设置评价院系投入产出效率的相应指标。
  创收能力指标。该指标反映各院系通过自身努力对外获取各类经费的能力。包括人均专项资金获取额和人均各类社会服务收入额。
  人均专项资金获取额=专项资金总数÷院系专业技术人数
  人均各类社会服务收入额=社会服务收入总额÷院系年度平均人数(社会服务收入是院系通过开展各项对外服务活动荻取的资金,真实反映了院系自身的创收能力和努力程度。)
  资源运用效果指标。该指标反映各个院系对学校投入的各类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师生比、人力资源投入比重、生均设备费、生均图书资料费、生均教学产出值、人均科研产出值等。
  师生比=各学院学生人数÷各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该指标反映了各院系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当然该项指标值容易受到学校人事政策的影响。)
  人力资源投入比重=各院系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各学院总投入(该指标反映了各院系办学资源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
  生均设备值=各院系仪器设备投入额÷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反映了生均占有设备的数量,一般说来,指标值越大,说明院系办学的硬件条件越好。)
  生均图书资料费=各院系图书资料投入额÷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系办学的硬件条件,指标值越大,说明学生可利用的图书资料越多,间接影响了院系教学效果。)
  生均教学产出值=各院系教学产出值÷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直接反映各院系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及自身努力程度,便于不同院系间的横向对比。)
  人均科研产出值=各院系科研产出÷各院系教职工人数(该指标以平均值的形式反映各院系参与科研活动的程度和效果。便于不同院系间的横向对比。)
  发展潜力指标。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年增长率、科研活动产出年增长率、教学产出年增长率及创收能力年增长率等。
  仪器设备年增长率=(本年仪器设备总额-上年仪器设备总额)÷上年仪器设备总额
  科研活动产出年增长率=(本年科研产出值-上年科研产出值)÷上年科研产出值
  教学产出年增长率:(本年教学产出值-上年教学产出值)÷上年教学产出值
  创收能力年增长率=(本年社会服务收入-上年社会服务收入)÷上年社会服务收入
  
  结束语
  
  高校内部实行财务绩效评价,一方而可以帮助院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现与其他院系的差距,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本部门的发展,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层面的管理者提供一个显示校内二级院系投入条件、资源利用的发展效益平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规范、考核、激励和发展功能,便于学校层面各项政策及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以达到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财务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1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