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学军 任 鹏

  【摘要】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规划,分层推进;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研究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影响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外在条件,确立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 三峡库区 统筹城乡发展
  
  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特殊性,研究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探索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
  重庆直辖和三峡工程兴建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三峡库区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十几年来,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以万州为例来说,万州是三峡库区腹地的中心城市,又是移民最多的城市,同时又是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其城乡关系表现具有代表性。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就(以下数据依据《2009年万州统计公报》)。
  一、国民经济发展率先领跑。2009年万州实现生产总值386.45亿元,列重庆市第4位,比上年上升了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比全国全市分别高17.0和10.8个百分点,增速列重庆市第1位。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二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三是土地集约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4.1万亩,耕地流转新增7.6万亩,流转率30.7%,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新增集约经营6.1万亩,集约率25.2%,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三、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是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2009年,万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0户,比年初增加38户,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增速列全市第1位。
  四、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成功举办“2009年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和“三峡库区发展论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2个,到位资金7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807万美元,增长98.3%;实际利用内资34.62亿元,增长30.5%;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到位1.0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27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8%。
  五、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完成科技投入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27.6%。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统筹城乡信息化示范区(县)。
  六、生态建设成效喜人,环境保护进展顺利。全年环境保护投资达7.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城区污水集中处置率达85%。
  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8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59元,增长9.7%。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城乡就业水平提高,移民工程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展开。
  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09年,万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8元的29.9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4倍。据资料统计,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4倍,2007年是3.35倍,2006年是3.48倍,2005年是3.31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尽管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总体上在增加,可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二、城乡资源配置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小,大的水利工程蓄洪灌溉作用弱,农村道路等级低。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缓慢。
  三、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状况未发生重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仍尤为突出。目前,万州的产业发展现状由2008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8.9:46.5:44.6调整为2009年的7.7:51.2:41.1,但“一产弱,二产虚,三产缺”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较弱。
  四、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协调性差。城乡社会事业建设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弱,教育结构单一,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社会保障仍处于低水平。
  五、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且素质不高。2009年,万州的城镇化率52.85%,城区人口为69.5万人,城市化水平仍较低。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万州农村劳动力依然过剩,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再就业困难。
  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
  从以上对万州统筹城乡发展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克服和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探索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外在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十分必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呈增长趋势,但这种增长并没有彻底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当前,我国已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稳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稳则国家安,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必须努力推进和谐城乡关系的发展。三峡库区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弱,贫困人口多,移民数量大,其城乡和谐关系的发展理应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进行,科学发展是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实现统筹城乡的体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要立足于三峡库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原有的“城乡分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大胆进行体制完善和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三峡库区统筹城乡要总体规划、分层推进,克服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实现体制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调节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城乡利益关系,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努力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住房、收入、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重点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又不忽视、不损害城市居民的利益。三峡库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党和政府的工作都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稳定民心,顺从民意,推进和谐库区建设。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实现三峡库区城乡又好又快的发展。城乡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统筹三峡库区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消灭差别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需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峡库区农村发展就失去了物质支撑,就壮大不起来,甚至可能连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也一并失去,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三峡库区产业新格局和竞争新优势,以推动城乡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措施、规划统筹发展方案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量化分析,盲目地做出决策,势必会破坏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库区的水文地质,引发自然灾害。三峡库区所在地大多为贫困区,其抗灾防灾能力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给库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影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库区人民大多是靠天吃饭,解决库区人民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进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重视退耕还林还草、污水废气排放,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显得异常重要。
  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是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的基础,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就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把工作重点放到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上来,积极推进改革,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就大有希望。(作者分别为重庆三峡学院政治法律系教授,讲师;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影响三峡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外因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ZZ-0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