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受自然》习作的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02-01
大自然是一曲曲最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最抒情的诗,是一个个既古老又新鲜的故事。我们都有过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经历。面对朝晖夕阳,花开叶落,雄奇的山峰,深沉的海洋……我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发怎样的思考?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就让我们踏上书写与“自然”有关的作文之旅吧!
一、走入自然,细致观察,找到景物的特征
写作前要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观察时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观察的过程变成亲近自然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
观察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林海》一文中,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而《山雨》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的音韵美。
我们如果写“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该怎么写呢?
如,观察一棵树:
看一看。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认真仔细地看,随着光线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闻闻花儿、树叶,你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摸一摸。摸摸树叶的纹理,摸一摸树枝的分叉,你感受到了什么?
还可以静静地在树下坐一坐,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二、发挥聪明才智,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草虫的村落》的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的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而《山中访友》更是想象丰富、新奇,富有浪漫色彩。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想象是写景时必用手法,就是写真实的记叙文,也要通过想象高于生活,“太真实不是文章”。
如写“走进音响世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可以先去听各种声音,如,自行车铃声――“哎哟哎哟”的叫声――敲门声――倒茶声――谈话声――再会声……
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前后联系起来,发挥想象,来说一说。
三、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如《索溪峪的“野”》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总提一个“野”字,第2至5自然段分别写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由静到动,由物到人,很有条理。第6自然段以“野”收束全文,点出自己对“野”的美好感受。而《山雨》则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楚。
我们如写“暑假中的一次游历”,就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移步换景”,属于动点描写的一种,就是不断地变化观察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统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而课文《草虫的村落》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这样描写体现出了作者热爱田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语言的美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文笔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有文采往往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如:《索溪峪的“野”》在写山的“野”时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索溪峪的山的独特的美。在写水的“野”时,作者大量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山和流动的水写得很有人的特点,把风景写活了。《山中访友》的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流露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请看我三位学生的杰作:
到了林中,百鸟的喧鸣,仿佛奏起了一曲永不休止的乐章,连那微微颤动的树叶都好像在歌唱着。你听,高音的、中音的、粗嗓子的、细嗓子的,简直是各种流派、各种声调的歌唱家,正在这里举行歌咏大赛。
――裘恺
乐曲开始了,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很快便把我带入如诗如画的境地。只见夕阳映照着万顷碧波,湖面上点点白帆悠然往来。渔夫们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满舱的鱼是。他们怀着丰收的喜悦,一边悠然自得地哼着小曲,一边摇桨,把一船的丰收摇回家去了。此时,那悠悠的歌声,轻轻的桨声,与水声汇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妙景象。
――张杰
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潺潺地流淌着,舒缓安静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一个小男孩站在河边,望着他面前的那一片河水,心里想:它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才能融进大海呢?
这条小河里的水,可能是珠穆朗玛峰上融化的一滴雪水,可能来自黄果树瀑布,也可能是从岩洞中流出来的幽泉,不论它来自何方,想要到达终点站,又岂会一帆风顺?
――傅怡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