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专业的审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宽蓉

  提要:作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审美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幼儿文学的特点和审美感受力,并对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审美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根据幼儿教育需要针对性的学习幼儿文学成为我们幼儿文学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幼儿文学中“审美情趣”可以把孩子领进文学的殿堂,享受人类文明的美好。作为教师要把孩子带进理想的乐园,就应“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一言以蔽之,即学会审美情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体会幼儿文学[1]。
  1、幼儿文学的特点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其接受对象也可包括为0-3岁的婴儿,并兼顾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编的文学。幼儿作为幼儿文学显在的读者群,他们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文学具有与成人文学不同的美学特质:形态完整,内容丰富,语言亲切;形象鲜明,情节单纯,描写生动活泼;色彩富丽,图文并茂,音响效果强烈,轻松明快的游戏方式等等。这一切都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为适应并满足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愿望创作设计的,显示了幼儿文学独有的特色:短小、浅显、稚拙、天真、明净、单纯,充满浪漫的诗意。
  幼儿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特殊传播方式的儿童文学。由于幼儿自主能力不强,识字不多,幼儿文学采取了以成人为中介的间接传播方式。在指导、帮助接受幼儿文学的成人中,幼儿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是幼儿文学的主要传播者。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幼儿文学是一门必修专业课程。而幼儿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课程重要的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修养是各种能力和知识积淀的外在表现,鉴赏幼儿文学作品对这些能力的要求丝毫不会降低,而且还必须在某些方面进行强化,因为幼儿文学特殊的美学特点使其在看似简单浅显的文字表面下蕴含了丰富的文学信息,对它的鉴赏需要用更规范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作基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就显得势在必行。而幼儿文学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幼儿文学的鉴赏者更应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方能真正进入幼儿文学生动多彩的世界。因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受力是诸多审美能力中的一种。审美感受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传递的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感受力是主体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第一个条件,没有感受力,便不会接受外界的任何刺激,也没有审美活动的发生。正如帕克所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指审美经验的结构――引者注)所依靠的基础。”
  对于审美来说,感觉的生动、丰富一直作为审美感受的一部分,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感受力是使我们与自然保持密切的和亲和的审美关系的重要途径。虽然它主要属于生理水平,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感受到自然当中纯真新鲜的光、色、声、质地等,未尝不具有珍贵的价值;对于习惯用符号、机械等手段来对付自然,而逐渐丧失天然敏锐的感受力的现代人来说,恢复纯真感受力未尝不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和富于人性的事[2]。
  一般来说,审美感觉的敏感性虽也受惠于先天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从审美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文学作品是蕴含丰富审美资源的宝库,文学熏陶下的人应该具有一颗敏感而丰富的心。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辞章学,喜欢从表达的角度研究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再加之语文教学中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及其程式化的写作,让这些年纪不大却已烙下深刻印记的学生在面对幼儿文学作品时感受不到作品中的鲜活生命,这就显示出他们审美感受力的钝化。在审美活动中,感受力的培养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这不仅由于它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而且还由于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力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压抑和抛弃,因而导致了学生个体审美能力的弱化。
  3、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3.1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去感悟情趣
  幼儿审美心理最突出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泛灵观念、人造观念,还是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无不处处体现出幼儿的情趣。在幼儿的眼中,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同人一样有灵性有感情,鸟能语、兽能言、石头能说话,是那样的真实而自然。
  3.2充分理解幼儿审美心理的独特性
  由于幼儿审美心理的独特性,使幼儿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情趣”成为它特有的魅力。幼儿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稚拙美、纯真美和荒诞美处处诱着幼儿的情趣。因此,我们须对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应当做更深人的了解。先说稚拙美,它是幼儿文学独有的美。“稚”“拙”是幼儿的天性。幼儿身体弱小,却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生活经验不足,但喜欢用有限的经验解释万事万物。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都是从幼儿成长起来的,但是不知有多少人在成长过程中思维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行为认识就不同了。
  3.3调动感官,感受作品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传递感情的作用。在文学语言的背后藏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象空间。
  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器官起着不同的作用。自古以来,不少美学家均认为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审美器官。与此同时,虽然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相对次要,但仍可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在赏析幼儿文学作品时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作品综合性的美感,为鉴赏活动增添生动性和浓重的情绪色彩。
  4、结论
  总之,我们感悟到情趣就是打开了了解幼儿、熟悉幼儿的窗口,为我们掌握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也为讲解作品、帮助幼儿欣赏作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任继敏.试论幼儿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2004,(6).
  [2]张晓峰.谈幼儿文学中的审美情趣[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