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石窟文化与佛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晓辉

  摘要:石窟艺术中所呈现的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反映了宗教艺术的博大精深,展现出来的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尽管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但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却相同,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
  关键词:宗教文化 石窟 飞天
  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其为犍陀罗形式的佛教艺术,后经贵霜王朝迦腻色迦大王的提倡而传人西域各国,再东传人中国内地,于是玉门关开始了佛教。后又创造出了佛教艺术――石窟造像与壁画。但这已经是中国的佛教艺术,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不是抄袭犍陀罗而形成的。石窟艺术是由建筑、雕塑及壁画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宗教艺术。
  一、 石窟艺术的兴起和特征
  石窟的兴建是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后开凿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等规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并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洞窟的主题是佛的塑像,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洞窟中的壁画与塑像紧密结合,营造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来感染信众,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利用艺术美感来潜移默化,诱导人们信仰宗教。除了展现佛教世界外,古代社会生活的点滴也一一呈现在洞窟内壁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的菩萨塑像相当具有艺术特色,乍一看像是女的,体态丰满,动态优美,头发微微倾斜,斜肩柳腰,还有小肚肚,中轴呈现S形,所以说“敦煌菩萨三道弯儿”,若透过镜头以动态来展现各种菩萨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在跳舞。但仔细再看,菩萨从脸到身体随是女性的特征,可还是保留了男性的特征――胡子,胸部饱满像是男性,要却是女人的腰,因此,可以由来菩萨的性别是中性。
  二、石窟中的墙体艺术――飞天
  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具体的图像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教义理,绘画技巧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特别是图画中线条运用的妙笔生辉,利用铁线描、游丝描、摺鲁描、蓝艳描等表现人物的面孔、肉体、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其代表作品――飞天。
  飞天,顾名思义,就是飞行于天空的神。然而,佛、菩萨、天王等佛教世界的天神都是可以在天空自由来往的,飞天,应该是某一种特定的天神。飞天, 倍受佛教石窟寺绘塑造像者亲昵, 从表象上看, 丰富了佛教造像的题材内容,增强了画面的活泼生动, 也或多或少增补了壁画的空间, 也有存补白的嫌疑。寻其实质, 他们内含深一层的佛教思想。主要具有护法、供养功能。[1] 从艺术形式上来讲,佛教石窟寺中的飞天主要有绘画、泥塑、石刻、石雕、铜刻、铜雕几大类。这些艺术形式的表达无不突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科学的进步,以及佛教飞天在中国文化中的创新,这些飞天雕塑每个都珍贵无比,意义非凡。
  三、四大石窟的艺术特点
  1、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2、云冈石窟,早期的 “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3、龙门石窟,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那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4、麦积山石窟,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四、总结
  宗教与宗教艺术是相互形象和作用的。
  石窟文化更是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石窟艺术与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不同,他们所属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样,因而在造像与壁画的题材上,也要根据自己那一宗派的经典造像。所以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时间、地点的不同,发展情况也不一样。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后汉人所开的窟画出一些大乘经变以外,其余早期开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经中的故事造像。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这应该是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名窟[J].敦煌学辑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