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认同\专业成长:追寻教师幸福感的双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小雅

  摘要:国家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靠教师。教师幸福感问题不仅事关教师本身,而且事关学生,事关教育,事关国家。教师的幸福,既是为教师,也是为学生、为教育、为社会、为国家。教师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但现实中不少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丧失。本文首先概述教师幸福感及其重要性,然后聚焦教师生存现状,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改善措施、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建议。力图从职业认同、专业成长两方面追寻教师幸福感。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 职业认同 专业成长 教师教育课程
  一、幸福感概述及其重要性
  (一)教师幸福感定义
  幸福是什么?心理学中,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教师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1]
  (二)教师幸福感重要性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幸福感问题不仅事关教师本身,而且事关学生,事关教育,事关国家。教师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责任的特殊职业群体。长期以来很多人没有把教师首先当做一个“人”认识,而是将其定位成“圣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牺牲自己、成全学生的“蜡烛”。但是,教师应该首先是“人”才是“师”。叶澜教授说:教师的职业不应该是消耗性的,而应该是发展性的。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因此,教师的幸福,既是为了教师、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为了社会、为了国家。
  二、教师心理现状及其归因
  (一)教师心理现状
  现代社会,物质逐渐丰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师行业里,工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升,但是不少教师都产生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近年,郑州市教育局曾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54%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有关调查也显示:“48.5%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太累’,37.4%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最长的达15小时。”[2] 另外多方面的压力让教师过得并不轻松。如:工作时间长,婚姻亮红灯;家长要求高,教师好难当;实行招聘制,教师怕“下课”;学校升学率考核的压力;为职称忙碌的压力;学生家长不理解教学方式的压力等等。教师的幸福感在下降,教师的心理现状让人担忧。
  (二)教师心理问题归因
  影响教师幸福感因素有哪些?“教师幸福感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O世纪9O年代,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书,开启了我国教师幸福研究的大门。随后,檀传宝等著名研究者在自己所著的专著中,均列出专门的章节来阐述教师幸福感的问题,由此而使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向着专门化学科化的方向发展。”[3]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多种, 有的学者通过实证调查得出结论。有的学者则从理论层面论证“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主要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主体因素包括教师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幸福能力、科研能力;客体因素则是家庭、学校、社会。”[4]还有学者“从教师的现实处境:真理代表身份的消解、知识化身身份的丧失、急功近利面前的困惑、安身立命的尴尬无奈方面来剖析教师不幸福的原因。”[5]总之,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只从职业认同、专业成长两个侧面追寻教师幸福感。
  三、追寻教师幸福感
  (一)职业认同定义及其必要性
  认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①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②承认、认可;③赞同、同意。英国心理学家贝特・汗莱密认为:“认同由三个层次展开,即从群体认同经过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6]教师职业认同,指的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对它的价值与意义的认定,并能够从中体验到乐趣与幸福。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7]马克思・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中指出了以政治为业的两种方式:一是“靠”政治而生存,二是“为”政治而生存。[8]同理,我们可以推理得出教师的两种职业状态:“靠”教育与“为”教育。“靠”教育只把教师职业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是一种对本职业的无奈外在接受。“为”教育把教师职业当做实现生命价值的事业,是一种对本职业的主动内在接纳,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认同。教师职业认同决定了其教师工作的基本态度、价值取向。“一个形成了职业认同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将他个人的全方面的力量都调动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感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满意感以及幸福感。”[9]教师职业的认同召唤着教师在教育领域用生命歌唱、用生命实践、用行动贡献。
  (二)专业成长及其必要性
  何谓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是在长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0]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追求专业的成长都是人们享受职业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其发展的动力,但只有职业认同还远远不够。教师仅有满腔热忱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艺。叶澜教授指出:“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未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11]教师是专业,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缺乏专业素养的教师犹如空中的楼阁没有基础的支撑,即使满怀激情也是徒然。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与其事业成就大小、幸福感强弱密切相关。教育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教师硬朗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三)追寻教师幸福感课程建议
  如何追寻教师幸福感,让教师感到身在福中,热爱教育事业、投入教师事业?本文将从协助教师形成职业认同、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进行探讨。
  1.形成教师职业认同
  (1)帮助教师合理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解释为自我确定位置,即一个人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将怎样去做、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教师赢得职业幸福感的首要途径。“教师要善于从社会发展、国家大政方针中了解职业发展现状,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要从长远角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设计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自我修正。”[12]教师教育主办方要与教师分析各方面形势,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自我定位、学会用理性的态度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
  那么,教师如何给自己定好位呢?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石源学者《自我定位》一书提及的建议:“首先,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要做到在选择中有所放弃。其次,要把职业定位放在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位置。第三,要做到高点定位与低点起步相结合。第四,不要走向自我定位的误区,在给自己的事业定位之前,首先要给自己的生活状态一个正确的定位。”[13]教师可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确立自我职业生涯坐标,实现自我管理,指引未来道路方向。
  (2)辅助教师澄清职业价值
  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创造性的工作。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的职业价值何在?人们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心动于教师每年有两个月的带薪假期;惬意于教师有比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欣慰于教师有一份不高但却固定的收入;知足于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享受于教师这一职业不但可“益人”且可“益己”?教师选择职业的动机也会对其工作产生导向作用。

  (3)利用社会判断理论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商业上的流行语道出了比较方法的意义。下面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4]
  1960年,美国因贫富相差悬殊,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政府有抵触情绪。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政府部门曾经想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富人增税,给穷人提供福利;比如提高汽车豪宅等奢侈品的售价,在穷人密集地设廉价超市等。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位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将拍摄到的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不但穷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还有很多富人羡慕穷人的生活。
  原来,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聚焦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所以矛盾便出现了。而罗伯特则是将镜头对准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而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与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从上面运用了社会判断理论的例子可以看出全面而客观的比较容易让人心理平和。判断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等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高;相反,现实条件低于标准,主观幸福感降低。如: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和自我理论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判断理牵引教师产生心理平衡感,构建内心和谐,产生幸福感。
  2.支持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刘婕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一下阶段:“①职前奠基:师范生阶段――虚拟关注,准教师身份上岗适应;②入门的阶段――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稳定发展;③在职的阶段――任务关注,专业发展意识增强;④专业提升:持续专注于职业的阶段――自我更新关注,实践反思。”[15]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要求与特点。处于各个阶段中的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共性问题、疑惑、困难。我们要分析综合,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开设针对性课程帮助教师克服这些障碍,改善教师教育体制。通过为教师提供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使教师从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到“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再到“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最终“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这样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到教育事业中,真正实现南师大教科院博导杨启亮教授对教师的建议: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总之,国家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靠教师。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出现疲惫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罗杰斯认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两者之间差距过大将会导致心理疾病,两者和谐一致时才会引导个体人格健康发展。”[16]形成职业认同并实现专业成长是教师赢得幸福感的双翼。杨启亮教授指出: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活动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活力。我们要引导教师通过科学自我定位、澄清职业价值、利用判断理论,形成职业认同,同时支持教师毕生追求专业成长、提高专业素养,缩小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达到内心和谐,享受教师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2]刘桂春.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现实遭遇[J].赤峰学院学报,2009(5):173.
  [3]程雯.教师幸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06―107.
  [4]李英华.论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2007,(1):6―7.
  [5]赵晓梅.教师的现实处境及其幸福[J].江苏高教,2002,(4):128.
  [6]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 兰州学刊,2005(4):201―203.
  [7][9]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8(5):71.
  [8]冯建军. 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5.
  [10][15]刘婕.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启示[J].中小学教育,2007(2):69―71.
  [1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12]穆玲.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2008(26):34.
  [13]石源.自我定位[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
  [14]沈湘. 幸福的价值[N].辽宁青年,2008-12(A).
  [16]崔彦群.自我理论及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 2009(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