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庞超亮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34-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中考、高考的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课堂改革 兴趣 个性化 非智力因素
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自己的独特性,知识领域广泛,课堂环节活跃多样,课堂中贯穿实践性操作,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去说、学、演、做等方式来体现一个新的直观学习模式。
美术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使知识与技能寓于兴趣之中。
带有启发性、鼓励性的授课语言或直观作品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动力和激情。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事实证明:提高学习兴趣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内在因素。
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
授课前,通过对授课内容中比较突出的、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场景用幽默的语言的组织,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思想,从兴趣入手,让学习内容以多样的作品形式(如借助漫画、彩画、雕塑、工艺品、装饰画等形式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来,结合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和烘托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教育目的,把握好学习的时机,创设良好的欣赏创作氛围。
丰富的教学内容、直观的感受、多维的艺术语言、奇妙的思维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空间。新课改形势下,多媒体教学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创作的“规律及效果”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要学的欲望和深入体验作品的动力;在导入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各种信息有机组合,图文并貌,这样,学生都能看得仔细、记得清楚、把握到位,直观的视觉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在《春天的畅想》教学中,多媒体展现出与春天相关的风景图片,播放音乐、出示与春天相关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到春天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理解春天,进而为学生提供很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讨论画家们对春天的认识和表达。通过对色彩的认识、物体形象的选择以《春天的畅想》为主题,运用适合中学生实际的、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进行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抒发情感,课堂效果显著。
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作业,实践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作业的点评都会让学生在合作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更会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用线材进行作品制作》中,先让学生用笔在纸上构思、设计、组织所需要的物体轮廓,教师依据学生的要求,使用多媒体尽量为学生提供多种实物形象,提供创作依据,汇聚小组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尝试制作,在讨论和实践操作中不断形成多种作品形态,教师的点评会让学生突发灵感、选择更好的作品、改进作品增添动力。
课堂中,教师设置一些主题鲜明、操作性强、具有浓厚趣味的活动,在讲故事、做游戏、各种表演展示等形式的活动配合下,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心理共鸣,从而进入美好的境界,不断提升自身认识和对美的挖掘及感悟。
如在学习《版画》一课中,就制版、印版两个重要环节,在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的辅助下,简单、直观地让学生观看作品的制作过程与作品最终效果的展现,刺激并吸引学生,在教师对重点环节要求的提示下让学生深入的体验,特别是对那些奇特大胆的想法,可放手让其顺着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想象创作;或根据学生自己所喜欢的一小部分进行指导启发:可以自拟主题、也可以更改作品布局、甚至是增删物体形象……让学生看到作品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创作,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愿望,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充分互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效果。课堂中教师要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美术课堂的舞台。
演示让美好的事物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去尝试与创作的欲望,使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这是美术课程的要求。
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演示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心境,创设一种氛围,激发一份冲动。美术课教师的演示作用于学生心理,化为直接的情感,激发浓厚的兴趣,产生一种去尝试与创作欲望,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教师的演示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进而模仿,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在静物的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边演示绘画的过程边讲解步骤要求,同时要用比较准确幽默的语言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简化步骤、降低操作难度,使静物很快成型出效果,让学生羡慕并付诸于实践,这样的演示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忘却其他。教师演示的过程,是教师对媒材准备、构思构图、方法技术的全方位展示,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解读,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产生广泛的视觉经验,获得的美术文化涵养都会起着潜在的作用,从而展现直观教学在美术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广泛猎奇,让美术学习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土壤,使学生健康成长是美术教学的宗旨。
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美术课是智、能的结合。美术课堂,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美术课中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学生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不断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经验,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发现美、挖掘美、追求美和创造美搭建了平台。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贯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运用《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进行实物写生时,部分学生使用透视方法不恰当(理解不透、辨别不清导致),或直接忽略不用,使画面透视不准、物体表现不到位,学生遇到了这种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教师及时来到他的身边,进行鼓励,及时、简单的一笔或画龙点睛地点拨一句,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让难题迎刃而解;老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良好习惯的培养贯串于整节课的始终。 美术教学的作用应是非常广泛的,美术老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担负着育人的天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重视细节育人的作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应细心观察、耐心指导,美术教学,学生能否做好一件作品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在“育人”这件大事上起到了的教育功效。 新课改下美术课堂教学,要紧跟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育人教学要双管齐下,充分凸显美术教学的魅力,更好地为培养优秀的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