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飞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092-01
  摘要: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从翻译策略出发,对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做出阐述。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晚清小说翻译 局限性
  
  一、引言
  
  佐哈尔于1978年提出“多元系统”概念,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多元系统中进行考察,大大拓展了翻译学研究领域。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文学翻译活动,晚清小说翻译符合多元系统论中翻译文学占中心位置的情况,但当时小说翻译是否如多元系统论描述的那样,打破旧有文学模式?译者的翻译策略又是怎样的?影响策略的因素是否只是翻译文学的客观位置问题?本文将就此作出分析,并阐述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
  
  二、多元系统论概述
  
  佐哈尔认为,各种符号现象,也就是由符合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zohar1979:1-2)。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张南峰,2002:19)。
  翻译文学会在三种情况下占据文学多元系统中心位置:
  1、文学多元系统还未“结晶”,处在“年轻”阶段
  2、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者处于“弱势”
  3、文学多元系统出现转折点、危机或者真空
  该理论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翻译文学处于中心位置时,译者着重译文的“充分性”,即异化策略:而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着重译文的“可接受性”,即归化策略。
  
  三、晚清小说的翻译策略
  
  晚清小说翻译在当时已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根据多元系统理论,译者应着重译文的“充分性”,更愿意突破本国文学规范,贴近原文文学规范,再现原文语篇关系,采用异化策略。然而经过分析,晚清小说翻译中占主流的仍然是套用本国现有文学范式的归化策略。“直译”在晚清没有市场,小说翻译界基本上是“意译”一边倒(陈平原,2005:39)。
  晚清小说翻译策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将原作中的地名、人名和称谓改为中国地名、人名和称谓
  2、改变小说体例,沿袭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范式
  3、叙事模式的调整
  4、随意增删
  由此可见,晚清小说翻译策略,大多是倾向于归化策略,即“意译”。造成晚清小说翻译呈现归化策略倾向的原因,一是当时译者普遍外语水平不高,翻译时有任意删减和更改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二是当时盛行对译的翻译方法,如林纾就不懂外文,是在他人的口述中完成的翻译工作:三是政治意图和读者需要,晚清小说大都怀着“新一国之民”的政治目的,而国民仍然以传统小说模式为阅读习惯。
  
  四、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
  
  在明确晚清小说翻译策略之后,我们发现,多元系统论在解释晚清时期小说翻译策略时,其阐释力明显不足,由此暴露出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
  第一,忽略了系统外的因素对翻译文学的影响。根茨勒指出,多元系统论只是就着其假设的结构模式和抽象的概括来讨论问题,而轻视文本和译者所面对的“真实生活”(Gentzler,2004:121)。赫曼斯也指出,多元系统论对于现实中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关注较少,而且给人以决定论的印象(Hermans,2004:118)。这都说明了系统外因素在多元系统论分析翻译现象时的缺失。
  第二,“中心”与“边缘”的模式在描述过程演变上阐释力不足。多元系统论对“中心”和“边缘”的描述不够清晰,依照该理论,是否只有出现翻译高潮,才可证明翻译文学处于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7国内学者也大多攫取中国翻译史上翻译高潮的情况进行研究,那么在漫长翻译史中的其他阶段,该理论是否还具有普遍的阐释力?多元系统论还未就这些问题做出详尽描述。
  第三,忽略了“人”的因素。就翻译策略的选择而言,目标文化在译者心理上的主观地位,或称译者的文化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这一文化的客观地位更为重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因为目标文化与出发文化相比,孰强孰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译者决定的(王东风,2000:4)。笔者认为,多元系统论虽然将经济力量、市场也纳入到系统范畴,却忽略了二者的最终决定者――赞助者和读者的因素,不能不说是一大局限性。
  
  五、结语
  
  虽然佐哈尔一再强调,系统概念是一种“概念工具”(黄德先,2006:59),并且这种“概念工具”对于翻译现象有一定阐释力,但在解释翻译史上的过渡时期,即旧模式仍然占据强势,而译者主观文化态度并未与客观文化地位并未形成一致的时期时,该理论就明显阐释力不足。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多元系统论并未将翻译策略这个“动态演变进程”和“人”的因素纳入其系统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