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茹梅

  摘要:“问题意识”即数学教师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吸引学生,从而提出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问题意识 中学数学 质疑
  
   笔者认为,在学会提出问题中养成问题意识。问题的提出是第一步,是关键;一个问题昭示学生思维领域和方向,体现其思维品质;有时,一个好的问题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提出问题,需要对已有的知识透彻理解,需要勤奋专一的学习态度,需要极强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更需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深思善问.
  一、营造提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意识”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1.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释放出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2.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 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在课堂上,不受纪律的约束随时可以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学生质疑。
  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的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与肯定。
  二、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积极思考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也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和诱导学生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巧妙设计问题的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有意义的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创新意识。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中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2.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就会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他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是中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因此,探究赋予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却比较容易发现缺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多利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或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挖掘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