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易 波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教会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教给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要通过问题的解决和试验探究来完成。因此,应充分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设计
一、巧妙设计问题,自然引入新课
新课引入是一节课的启动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承上启下环节,主要任务是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进行知识的铺垫,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这个的阶段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引入问题的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
一节新课涉及的旧知识很多,复习问题的设计绝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紧扣知识的切入点,选择学生已生疏、需要进一步激活的旧知识。
例如:《照相机与眼睛》一节涉及的旧知识有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及其规律等等,其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主要依据。因此,照相机和眼睛实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运用,这节课就可以进行凸透镜成像问题设计了。
2、引入问题的设计要力求新颖而富有启发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集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为一体,实验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求知愿望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气压与气流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乒乓球不会下掉”的实验,在漏斗口上放一乒乓球,沿管自下而上向上吹,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提问:乒乓球被吹出去了吗?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是乒乓球受重力的作用而吹的气流小。然后教师改变实验方式,改为漏斗口向下而向下用力吹,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乒乓球没有掉下,反而在吹的气流改变的同时乒乓球贴近漏斗的程度不同,这样学生就感到疑惑不解。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乒乓球不会离开漏斗口呢?是大气压。学习了《气压与气流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味盎然,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3、 引入的情境问题设计要富有启发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力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学生刚接触物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一堂物理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开始,将一个装满大头针的盒子、一块布、一张光滑的纸和一块磁石(吸铁石)依次放摆放在讲台上,其间,教师有意识将装有大头针的盒子碰倒洒在地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了,接着出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帮帮老师的忙,用最快的速度将地上的大头针捡回盒中?这下教师可不必要多说,学生们的思维就会立刻活跃起来。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但它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脑、动手,还能让学生主动动口说出道理来。物理学科的特点还需教师多费口舌吗?学生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新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一)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探索。新课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总的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刚开始适当减缓探索难度,由浅入深,逐渐地扩展和深入,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知的激情。
2、问题的设计富于综合性和启发性。
3、附加提示性问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免挫伤学习积极性。
4、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较强的启发性。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定向,使之探索有序、探究得法,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新课问题的设计按进展顺序进行:
1、问题的设计要切入新知的突破点
新课开始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浮力》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1)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升起?(2)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3)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4)舰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探索方向,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2、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新课重点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和突破。
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先指导学生实验:测量装满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浮力。然后提问:(1)塑料袋中水的重力与装水塑料袋排开水的重力关系如何?(2)浮力大小与塑料袋中水的重力关系如何?(3)浮力大小与装水的塑料袋排开水的重力关系如何?层层进展和深入的问题有效地探究了“F浮=G排”这个新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下面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问题的设计突破新课难点
这时的问题设计难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
例如教学《欧姆定律》一节内容时,要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因为影响因素有两个,所以要让学生设计出研究这两个因素对电流影响的实验方案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设计问题的台阶,由浅入深地进行:
①影响电流的因素有几个?这种情况下要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对电流的影响需要用什么研究方法?
②在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时,如何控制电阻?需要哪些器材?该设计怎样的电路?
③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如何探制电压?需要哪些器材?该设计怎样的电路? 在这些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严密而有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练习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练习中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抓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理解。
例如学习了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后,教师可从教室外推进一辆自行车,并提问:自行车上哪些部位是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减小摩擦的?联系实际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学习过程生动、知识掌握扎实。
总而言之,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巧妙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深奥的道理于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不断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能力,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