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俄争霸下的多元战略格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香丽

  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中亚自古就是国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给了中亚各国独立的机会,却也把其抛入未知的领地。目前在中亚,以美、俄竞争为主导,共有三个层次的竞争力量。各方力量的角逐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因素决定了中亚战略格局的多元化。
  关键词:中亚;地缘战略;俄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3-0042-03
  
  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中亚,古有“丝绸之路”经过,今有“欧亚大陆桥”横贯,是联系东西方,沟通俄罗斯与伊斯兰世界的必经通道。它是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是连接亚欧大陆的要冲,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
  同时,中亚既紧邻“石油油库”中东,又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和核燃料等重要战略物资[1]。中亚有个非常重要的能源宝库――里海。据美国能源部和国务院的乐观估计,该地区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高达2 000亿桶,仅次于中东,可开采100年。天然气储量排在俄罗斯和中东之后,居世界第三。
  正是由于上述这种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中亚历来是国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从来没有建成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始终摇摆于东、北、西三面的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之间。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纷纷独立。此后中亚所显现出的地缘战略价值又一次吸引各大战略力量进行激烈的角逐。
  
  一、美俄及其他力量在中亚地区的竞争
  
  目前在中亚角逐的势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俄罗斯和美国;第二个层次是欧盟、中国、日本;第三个层次是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地区大国。而其中美俄作为第一层次的竞争力量是影响中亚格局走向最重要的推手。
  (一)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角逐
  在中亚角逐的各国中,俄罗斯和美国是竞争的第一层次。俄罗斯在中亚有传统的影响,而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后来者居上。美国力图遏制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防止其东山再起。中亚被视为俄罗斯的后院,目前俄罗斯掌握有左右中亚经济、政治和安全的多种手段,在中亚的影响依然是第一位的。它极力阻止中亚国家的离心倾向及与美国的接近。美、俄两国在中亚各有所需,竭力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
  1.中亚对美国的战略意义
  (1)地缘政治意义
  20世纪90年代之后,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美国开始实施新的全球战略。其中,积极实施北约东扩和加强美日同盟为其全球战略的东西两翼,这两翼基本上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发展趋势比较明朗。相比之下,南部弧形地带的发展态势则难以预料,无论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还是从安全各个方面看,中亚都是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的要冲[2]。对处于“不稳定弧形地带”的中亚,美国谋求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围堵俄罗斯;其次是获得从陆路影响中国的一个砝码;最后则是取得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主导权以及持久的无可匹敌的战略优势。
  因此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积极东扩,试图把中亚国家纳入到北约体系内部,比如和中亚几个国家开展“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积极推行“民主”渗透和“颜色革命”,以各种手段插足中亚及其周边地区。
  “九一一”事件的爆发让美国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击恐怖主义,综合考察周边国家后,美认为只有中亚地区可成为美打击恐怖主义、摧毁塔利班政权的理想落脚点。于是美国为了反恐,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联系:首先提供金钱援助,其次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借反恐之机,美国正当地进入了中亚。
  (2)地缘经济意义
  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影响未来国际能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能源的开发和运输,谁就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上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必将考虑能源的国际可持续供应问题。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不无担忧地指出,目前美国所需要石油的50%是从国外进口的,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70%,其中大部分来自永远动荡不安的海湾地区。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解决该地区的问题,国际石油市场依然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需要寻求海湾地区以外的其他石油市场,中亚则成为其理想目标[3]。美国因此加大了对中亚特别是里海地区能源开发和运输管道修建的介入。
  对于美国而言,中亚是欧亚大陆上的“战略支点”,利用中亚可以确保美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存在和既得利益,从而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中亚对俄的战略意义及俄在中亚的经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急剧恶化。美国为首的北约大力东扩,直指俄罗斯的西部边界。不仅如此,美国还大举渗入乌克兰、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另外,中亚各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使得局势更加严重,俄罗斯西南部边境的安全受到潜在的威胁。对俄而言中亚的意义在于:
  (1)地缘政治意义
  首先,中亚紧靠连接俄罗斯欧洲部分与远东的腹心地带,护卫着俄罗斯安全战略中最敏感、也最脆弱的“软肋”。如果失去对中亚地区的控制,俄罗斯将面临首尾不能相通的危险局面;其次,该地区与车臣、达吉斯坦穆斯林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相连,是俄罗斯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渗透的重要屏障;此外,该地区还有大量的俄罗斯族居民,俄政府有保护他们的义务;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更迫使俄罗斯也竭力在该地区保持相当强的军事存在。
  俄罗斯通过与中亚各国集体安全体系的建构和加强军事存在来应对中亚目前地缘政治现状。2001年,中亚联合快速反应部队成立;2002年,《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缔约国组成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它们与以前成立的反恐中心一起成为以俄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的三架马车。俄罗斯于2003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俄独立以来在原苏联国家的第一个军事基地――坎特空军基地。
  (2)地缘经济意义
  俄罗斯作为目前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新生力量,其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对国际油气市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发言权,里海地区及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储量对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是一个诱人的砝码。因此,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加紧与有关国家协议解决里海问题,并加紧维修改造旧有的管道,积极谋划建设新管道,以加强对中亚能源外运的控制。
  (二)在中亚的其他力量
  由于中亚地缘战略的巨大引力,在中亚也存在有其他竞争的地区和大国力量,它们同样扮演了不可小觑的角色。第二个层次是欧盟、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力量在中亚要逊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也都在争取有所作为。比如日本主要通过经济援助插手中亚事务;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经济援助以及和平外交的巨大魅力来吸引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欧盟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政治实体也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在中亚开展能源外交、军事外交等,并极力推动欧盟的东扩。由于欧盟非军事实体的性质,俄罗斯对其抱不反对、不赞成的态度,与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形成巨大反差。
  第三个层次是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地区大国,这些大国由于有利的地缘战略位置,也都积极争取中亚局势的变化有利于自身。比如土耳其通过文化、历史、宗教以及经济援助等吸引中亚国家采取自身的发展模式,以“泛突厥主义”为旗号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同时土耳其也充当了美国在中亚战略的“桥头堡”,在中亚国家推行“民主”。印度作为能源贫乏的地区大国,也必将竭尽所能争取中亚能源的流向;巴基斯坦和伊朗作为伊斯兰世界国家,它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中亚获得一定的能源供应,更重要的是要扩大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各国在中亚地区的各种外交手段的展开成为了“协奏曲”,它们的竞争直接决定了未来中亚格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决定未来中亚多元格局走势的其他因素
  
  综合考虑在中亚竞争的几方力量,我们会发现,短期内以美、俄为主导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多元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中亚各国也有基本的共识:保证能源供给、反对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的泛滥。而这些共识也使得竞争的相关国家进行合作与协调。
  (一)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
  泛突厥主义曾经作为反对俄罗斯的旗帜喧闹一时,1924年苏联将突厥斯坦、布哈拉、基发分解为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三国,随着这三国的国家和民族意识逐步增强,泛突厥主义也销声匿迹。但是当前,土耳其加强突厥种族意识在中亚的宣传,如果中亚遭受到过重的外来势力的竞争和干预,有可能会唤起突厥种族意识。
  泛伊斯兰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一些传统的穆斯林聚居区,作为抗击西方殖民侵略的一种手段,反对西方的文化价值观,要求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目前,虽然在中亚各国都是世俗政权,泛伊斯兰主义尚无很大的市场,但是如果中亚世俗政权不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亚的穆斯林居民可能要求效仿伊朗,采取宗教解决办法,最终导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泛滥。
  (二)民族文化因素是制约中亚长远发展趋势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中亚地区,民族问题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这是由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国际性等特点决定的。中亚各国几乎都存在着民族多样化和种族冲突问题。中亚各国与西方文化不同,对俄罗斯民族本能的警惕和排斥使得该地区民族会与外来的势力产生磨合上的困难。在中亚有可能同时存在着各种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该 “不稳定弧形地区”的酝酿和爆发也不无可能。
  (三)中亚五国自身的战略决策是影响中亚未来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中亚五国自身的多元化、全方位战略决策是决定中亚未来政治格局的关键因素,平衡外交政策是保持地缘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前提[4]。
  冷战结束后,中亚各国意识到要想实现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家防御能力,就必须建立与巩固中亚各国之间以及中亚与国际和地区组织、大国之间的合作。因此,从1992年开始,中亚各国转而实行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同时与周边国家(俄罗斯、伊朗、中国、土耳其、阿富汗)和世界大国及大国集团(美国、欧盟、日本)发展外交关系。
  总之,中亚问题已经不仅是俄罗斯或其他某个大国或地区国家的问题,其自身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决定了中亚问题的“国际化”,很多外部因素都影响着中亚未来格局的走向。但是归根结底,中亚的格局变迁取决于中亚各国政府自身的战略抉择。在可预期内,中亚将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轨迹”。各方势力在中亚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一超独霸的局面不可能会出现。
  
  参考文献:
  [1]沈方吾.大国角逐下的中亚:国际战略新空间[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5).
  [2]袁鹏,何希泉.大国战略与中亚地缘变局[J].现代国际关系,2002,(2).
  [3]张良能.里海地区正成为新的世界热点[J].国际论坛,2002,(5).
  [4]巴哈提.中亚地缘政治的现状与未来[J].新疆社会科学,2004,(4).
  [责任编辑:张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2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