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要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基础,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70-02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专业教学中已广泛应用,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当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许多职业和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使命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已在高等院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课程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必须深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经出现,计算机水平成为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来说,计算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教育背景下,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总的来说是专业设置一般化,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这没有体现出所谓专业的特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专业重复设置,培养方向偏重于经济及管理,致使高职院校人才短缺这种现象在公办高职院校,特别是设置高职院校的本科院校普遍存在。
   2.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欠缺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学校的硬件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高职院校学校实际硬件的投入和配置水平相差很大,仪器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实际生产水平脱节,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职业不够紧密,校内外实训基地无法解决教学需要,基地建设滞后,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要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办公自动化、网站开发与维护、局域网设计与管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能力。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与本科计算机专业相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那么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和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或研究生抢“岗位”,拼别人所长了。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众多中小型非IT企业用人单位(该类企业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灵活就业的主体单位)不可能每年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进不同的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小的系统或技术升级而引进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引进的人才具有多功能型,即在拥有某一项技术专长的同时,还掌握其他多项技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掌握多种技术,如多种语言、多种应用软件、多种硬件常识、多种开发能力等。据调查,网络相关技术、常用软硬件安装与故障排除成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应掌握的通用技术。如进行网站管理的人员最好也能做一些数据库开发及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工作,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平面设计等;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人员除了维修计算机技术之外,也可以完成局域网组建,小型网站的建立与维护等。分析一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岗位分布:除软件公司用人外,一般的企业公司办公或信息管理用计算机专业人才,大概有办公自动化、网站开发与维护、小型局域网设计与布线等。另外,广告策划类、游戏公司类企业,对平面设计、动漫制作是情有独钟的。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除保留行业针对性强的软件与游戏动漫两个专业点外,其他专业点可归并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合并后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重点培养通用性人才。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目标:①深入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计算机网络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②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④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较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⑤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管理规范,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⑥建立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包括国家、行业和著名厂商的职业资格证或等级证书,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基本思路:①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②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③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④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⑤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⑥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形成与企业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缩短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⑦下大力气培养“双师型”教师来满足校企合作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建立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育人环境和素质培养体系。⑧彻底改革先讲理论再上机的常规教学形式,大力倡导上机操作的直观教学、示范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所学内容就会记得更牢,学习效率才能更高。
   五、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如在讲授Visual Basic、Visual Fox、C语言、JAVA语言等编程课程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首先提出具体的项目,接下来授课紧紧围绕如何完成这个项目来展开,项目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教学过程因为有了一个十分具体的教学目标--“项目”而显得有条不紊。接下来是关键的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一来可弥补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缺点,二来可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在具体做法上,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可采用口述回顾、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或让学生先试着总结,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教师在最后一定要把好关,即把知识点陈述完整。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模仿。教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比如在讲VFP程序设计课程时先给学生看一个用Visual Fox做好的管理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然后分析这个系统所用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去模仿完成类似的管理系统。
   (2) 教师点拨,学生尝试。看到教师演示的“项目”,一开始学生必然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顺序,先讲数据类型、创建库、表单等一大堆理论,一半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仍未能编出一个像样的实用程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若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每堂课内、每个教学单元内、各教学单元之间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点拨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创造,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学生为了完成具体项目,一方面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发现所模仿的"项目"中有些不合适或功能缺少时,就会尝试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会延伸学习内容。这进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去探索,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了。
   (4) 进行总结,提升知识。在项目基本完成后,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归纳,甚至可以将这个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点再串讲一下,让学生在理论上得到提升,有助于再次进行改进或巩固知识。
   2.建立以实验室、多媒体为和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样也更适合用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在这要的教学硬环境下,教师就更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课件等)的软环境进行理想教学。例如,计算机组装现维护课程应在组装维护实验室中进行,教师在实验室中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讲解,实验室中应有“开放式”的计算机供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计算机软件类的课程也应在多媒体计算机室以边讲边练方式进行讲解。
   3.充分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系统
   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有校园网络,应该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采用远程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如没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也可利用其他网站提供如QQ聊天、博客等一些功能进行网络教学,比如可以进行网上辅导答疑、网上考试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放置在网络上,供学生参考学习。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成绩评定方法无非是期中、期末加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来确定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考试除了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外,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但因为多种因素,老师们往往发现有时候学生的卷面分数和这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我认为在抓考风的同时,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很必要的。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采用学分制,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2)加大实践操作考试所占比例,促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学习,培养学生技能。(3)以学院规定必须考取的计算机等级鉴定的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综合成绩。 (4)自主考取国家承认的相关等级证书时可适当加学分。 (5)可以项目设计的成绩做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成绩。(6)毕业设计的成绩应由设计作品及设计过程综合评定。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J ].教育与职业, 2006 (35).
  [2]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J ].计算机教育, 2003 (12).
  [3]关玉英,黄国雄.高职院校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4]铁锐.高职院校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