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高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任伍
如何续写“中国奇迹”
中国经济问题何时能够超美?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与数据分析,公众对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总体信心指数为73.11,处于信心较强区间。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持续高增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人口红利”也已经无利可图,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要续写持续高增长的“中国奇迹”,必须寻找发展新动力,应对好各种挑战。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超越美国的关键在于中国式高增长还能否延续。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过去三十年那样9%以上的年增长率,那么就有可能在203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版图将改写,21世纪的后半世纪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世纪”。
续写“中国奇迹”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已初步形成
可以说,续写“中国奇迹”的机遇和有利因素确实已经初步形成。
一是中国已经积蓄了续写“中国奇迹”的能量。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国家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大关。积累起来的这一巨大能量的释放,完全有能力产生驱使这辆列车继续前进的巨大惯性,任何小于这一能量的力量很难使这一趋势逆转。
二是催生“中国奇迹”的制度模式,即“中国模式”已经形成,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发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又能够高效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集中资源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很强。中国政府的民主决策体系初步形成,整个官僚体系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是“中国奇迹”能够续写的制度保障。
三是在“中国奇迹”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支撑这一奇迹的精神支柱,凝聚了整个民族的力量,焕发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力,这是“中国奇迹”能够续写的强大精神支柱和软实力。
四是续写“中国奇迹”的社会结构已成雏形,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构建起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能够在社会变化的风浪中尽管可能左右摇晃,但绝对不会造成社会倾覆性的动荡,这是“中国奇迹”能够续写的社会基础。
五是续写“中国奇迹”的产业结构和市场潜力逐渐形成。在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发展制高点的时候,中国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路径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能够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消费的基础上,尤其是能够启动包括汽车、住宅、现代交通和通讯等在内的那些附加值较高和产业链较长的产品的大众消费,那么这个国家的增长将更少受到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干扰,从而大大地增强其经济增长的力度和持续期。中国的内需消费动力机制已经产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不仅成长最快、而且绝对销量最高的汽车市场。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进入和输出国,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成为续写“中国奇迹”的内生力量。
需要寻找续写“中国奇迹”的新动力源和引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一个完全没有效率的旧体制中开始改革开放,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的非正式制度的变革,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的潜力极大地得到释放,再加上中国加大了开放力度,加入了WTO等国际性的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市场,提高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中国奇迹”产生了。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奇迹”是制度创新的结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完整的案例。再加上中国的“人口红利”,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增强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催生“中国奇迹”产生的这些原生动力已经消耗殆尽,30多年制度创新的动力已经惯性疲劳,“人口红利”也已经无利可图,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中国奇迹”要续写,必须克服下列一些障碍:
首先,需要寻找续写“中国奇迹”的新动力源和引擎。作者认为,知识和信息经济社会,中国在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获取上已经和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制度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最大磁力场。“中国奇迹”能否续写,就在于能否克服30多年来制度创新疲劳症,产生新的爆发力。因此,以政治体制创新为龙头的制度创新,包括安全而稳定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有效的合同执行制度,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对企业创新进行正面激励的市场制度,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劳动力市场立法,对地方政府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等,将成为“中国奇迹”能否续写的关键。
其次,“中国奇迹”能否续写,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成功地由要素数量投入的扩张转变为要素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中国2010年GDP总量只占世界GDP总量的9.5%,但消耗了22.5亿吨石油当量的能源,甚至比美国都高出了4%,钢、铜、铝、水泥等也远远超过了9.5%。按照这种指标等比例扩大计算,中国保持这样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所需要的资源不仅自身无法支撑,就算全世界也无法支撑。因此,发展由服务业、国内消费和城镇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能源、环境的消耗和城乡差距,这是“中国奇迹”续写得保障。
最后,“中国奇迹”能否续写,需要有一系列持续性、革命性的突破和“巧实力”作支撑。“中国奇迹”的取得得益于中国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知识革命、信息革命的机遇,续写“中国奇迹”同样需要中国自觉地创造出这种机遇,包括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进一步的思想大解放。众所周知,中国的希望在广袤的西部和农村,诸如美国的崛起在西部开发、在城市化提升一样,中国西部的国土贡献率如果与东部接近,中国的农村市场如果发展到今天的城市一样,“中国奇迹”的续写何愁十年二十年。而西部崛起、城市化如果只像现在这样喊喊口号,没有实质性、革命性的突破,那么“中国奇迹”的续写就会大打折扣。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 责编/陈阳波 美编/李祥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9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