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四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无名氏
置身事外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双方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绝了。
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怏怏而归。当他们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告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他致谢。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强大的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介入两国之争,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最后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当双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不介入,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行仲裁时,更能显示其权威性。
管理心得
当两个下属为了工作发生争执时,作为一个精明的领导者,不应当面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这不仅会让他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而且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位可能会更加趾高气扬,也不利于内部管理。毕竟他们是为了工作而发生争执的,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尽责的人才。所以,要掌握置身事外的艺术,或许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分别单独找他们谈话,反而更容易化解双方之间的分歧或矛盾。
吃鸡的猫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长捉老鼠的猫。美中不足的是这只猫不仅能捉鼠,而且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于是他的儿子想把这只吃鸡的猫弄走。这时,父亲却说:“祸害我们家的是老鼠,只要能把老鼠除掉,不要太在乎那些鸡。老鼠偷吃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如果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但没了鸡,大不了我们不吃鸡肉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管理心得
现代化管理学主张对人实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及长处短处的综合;“功”,是指这些能力是否可转化为工作成果。很多实践表明:宁可使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要用没有缺点的平庸的“完人”。
所以,领导者对人才不应苛求完美,毕竟任何人都难免有些小毛病,只要无伤大雅,何必过分计较?最重要的是发现其主要优点,以及这个优点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
勇敢的清洁工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保住了公司的财产。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和激励,并“以身相许”。这也正合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
管理心得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金钱在调动下属们的积极性方面不是万能的,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因为每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领导对下属真诚的表扬与赞同,就是对他们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能使其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激发出潜在的才能。
公孙弘认错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为此,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使诈,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此事是否属实,公孙弘回答:“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管理心得
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无论公孙弘如何辩解,旁观者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在继续“使诈”,而承认沽名钓誉至少表明自己“现在没有使诈”。
对没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你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吗?有什么小错就承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人家反而会觉得你人格高尚,而且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错又能错到哪里去呢?
所以,若想做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懂得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大智慧。(摘自《人力资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7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