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编读往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广州 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
   《同舟共进》第10期的重点是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所发的7篇文章告诉读者:鲁迅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鲁迅,我们的民族需要鲁迅,今天的中国需要鲁迅。可是,近年来谈鲁迅的少了,学习鲁迅的声音也听不到了,难道鲁迅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他改造国民性的呼唤过时了吗?现在有些人瞧不起鲁迅,甚至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鲁迅不值得张扬。对此,我不以为然。看来本期的编著者亦然。通过这些文章对鲁迅的生平、人格、思想和精神以及他的后人进行陈述、议论,还原鲁迅。假如鲁迅真的活着,我想他对现在的许多现象还会无情鞭挞,对国民的丑陋行为依然会辛辣讽刺。我们需要鲁迅正是因为鲁迅抓住时代的脉络,在呐喊,在抗争,给人思辨的启迪。
   这一期,有几篇文章写得好。一是《我们敢不敢站在孔子肩膀上》,二是《两极分化必须遏止──两个极端个案发出的强烈信号》,三是《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在于文化创新》,四是《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
   现在尊孔之风甚盛,遇到什么麻烦就找孔子,甚至连教师节也有人建议按孔子诞辰日来定。尊崇这位老祖宗不无道理,因为孔丘先生的确做了一些大好事,如重视教育、提倡人伦等,但他不是救世主,中国不能只有一位孔圣人。将他的儒学作为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恐有失常理。只知道将人神化去供奉就不会有新的思维。时代在前进,我们及我们的后代要敢于踩在孔子们肩膀上思考,才能“伸开双臂拥抱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提出了发展和创新思维这个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
   《两极分化必须遏止──两个极端个案发出的强烈信号》提到的事情值得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经济造就了两种人:极富的人和极穷的人,而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社会不均则乱。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实现贫富均衡。治理社会应该学习孙中山预防贫富差别扩大的思想,将民生作为重心,解决国民的衣食住行问题。
   《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在于文化创新》讲到一些根本性问题,即文化的核心、文化创新的基础以及坚持真善美对文化的取舍标准。作者指出,不解除思想的束缚就不可能有创新,没能“找到传统文化、异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不断以新的成果来充实其内容,使经过重塑的文化成为具有崭新形态的、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并反映历史走向的新文化”,我们的社会就很难顺利发展和进步。本文提出不少引发新思考的观点。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一文,读后使人心酸。著名京剧男旦尚小云在那个荒谬的年代遭遇到的荒唐事,让上了年纪的人对尚小云 “余情还绕”。尚小云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凄惨地死去?最后又有一个魂归故里,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经历。这类往事很容易勾起一些老艺人的回忆,让他们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
   总之,本期内容丰富,思想性强,有些文章尽管深度有所欠缺,但都有可读性。有的文章就某方面的问题进行浅议论,提出了问题,但应该怎么样,说得不那么清晰。重要的不是破,而是立,有破有立就好了。(2006年10月12日)
  
   北京 冯东书(原新华社记者):谢谢你们寄刊物给我,你们的刊物有看头,我夫人也这样觉得。但是,我现在不能给你们写文章了,体力天天向下,写文章力不从心了。我又不会用电脑,所以不能为你们做贡献了。我倒有些思想和你们聊。现在不少人不怕遗臭万年,怎么办?法庭上判决,也满脸不在乎,怎么办?朱元璋把贪官的皮剥下来塞上稻草立在那里以戒众官,没有用。清朝一个考官出卖考题,被腰斩,也不行。私欲无边,前腐后继,怎么办?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和我聊天,他说他羡慕王洪文。我说,王洪文都抓起来判了重刑,有什么好?年轻人说,他吃香的喝辣的,能享受的都享受到了,值。
   一个失去正确精神支柱的社会,太可怕了。许多人只有兽性,什么道德、法律在这些人面前都不管用了,该怎么办?最怕的是官权私用,这比生产资料私有还可怕。当然,写文章的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文章能唤醒民众。
   你们对历史有贡献,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2006年10月12日)
  
   广西梧州陈彦波(广西梧州市民革成员):十多年前,暨南大学温晋教授介绍我订阅《同舟共进》,他夫妇都是暨大民革成员,我也是广西梧州市民革成员。我和温晋教授夫妇现在都80来岁了。我读完一本《同舟共进》后,觉得这本刊物办得真好,对当前反腐倡廉的评论切中时弊,历史事件的报导比较真实和客观,例如,章伯钧女儿章诒和发表的连载文章,可说是恢复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我长期年年订阅(你们的杂志),并将杂志给老同学、老同志看,大家同声赞好,说文章内容翔实,讲真话,可读性强。希望贵刊坚持目前的风格,赢得更多读者。(2006年10月14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2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