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强省 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甘道明
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应该也只能是工业。
――张学忠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绝非权宜之计,而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无异于21世纪四川的“工业革命”。因此,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鲜明提出并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做强做大工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不断增强工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和支撑力”、“要把突破工业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全局性举措,切实加大力度,尽快打开全省工业发展的新局面”。
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我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一个过半、两个翻番、三个100亿工程”的战略目标体系。这个战略定位和目标体系的确立,明确了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目标和总方向。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我认为要坚持以大中型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工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大中型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
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象征。最近,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最新全球企业500强企业排行榜,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以33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取代连续4年蝉联榜首的美国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公司成为全球最大企业,全球企业500强中最后一家为美国的耐克公司,其营业收入为137.4亿美元;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拥有170家全球最大企业,约占全球企业500强的三分之一强,日本经济实力今不如昔,仍有70家企业入围全球企业500强。我们国家去年新增4家企业,总数达到19家,是进入全球企业500强新增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显示出中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美国、日本和西欧几个经济大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就是由一大批国际知名大公司作为后盾而确立的。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工业集中度不高,已成为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浙江有61家、山东55家、广东52家,而我省只有11家。我们要下更大力气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力争到2010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重点企业达到25户,50~100亿元的达到30户,20~50亿元的超过50户,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和带动作用突出的大型企业群体。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今后“要按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减少资源跨区域大规模调动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主要使用国内资源和陆路进口资源的产业在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域布局”。这为我们加快资源开发转化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省的水电、优质钢铁、钒钛、稀土、天然气化工、氯碱和芒硝化工、金属铝等优势资源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达到36.5%;同时有一批如长虹、东方电气、二重、五粮液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但是,总体而言,我省资源开发转化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卖资源、卖初级产品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产业链层次低,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是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生猪是我们最具优势的农产品之一,但是现在我们的猪肉主要是简单进行分割出口和销售,肉制品深加工还很不够。我们的水电、钒钛、天然气、铝锭、多晶硅、农产品等,都有一个如何搞好就地转化、延伸和壮大产业链的问题。
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促进工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省市产业发展经验证明,发展优势产业链和产品链是迅速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形式,发展产业集群及特色工业园区是产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和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展优势产业,要把培育优势产业链、产品链和产业集群作为提高优势产业组织水平和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要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推动产业链、产品链的横向整合、纵向延伸和侧向带动,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产品链。要引导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并错位发展,并通过制定工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研发、信息、人才、物流、质量检测、产品展示等相关服务功能,引导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集聚。
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省是资源比较富集的省份,但人均占有量并不高,特别是石油、煤炭、水等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而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问题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企业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体。谁掌握并且拥有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先导能力,谁就将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成功的、富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家都会自觉遵循从资金到技术到更多的资金到更先进的技术的这一发展规律。我们5月份到美国美信半导体公司参观时,发现他们投入技术研发的费用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0%。这些企业就是凭借自己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在全球市场获取超额利润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十一五”期间,要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步达到3%以上。
发展工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有了品牌,产品就有销路,企业就能得到发展,带动作用就能发挥。要有计划地培育和支持优势产业内的龙头、重点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重点出口品牌,推动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地域品牌。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管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都要树立品牌意识,树立质量意识,都要重点搞好品牌整合,通过品牌整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今年,我们要积极探索推进知名工业品牌企业的培育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再生材料,综合利用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利用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优质化。要搞好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循环式发展。要坚决依法关闭不符合环保条件的“十五小”企业,巩固三江流域污染源整治成果,让我们的河更清、天更蓝、山更美。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工业招商引资上有新成效
回顾我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亲历者,多年的改革实践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结合四川实际,我们一定要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这一条,四川工业经济就不可能有活力。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鼓励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交互持股,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要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民营经济是我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做大工业总量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抓手。我省工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既有国有经济不强不大的问题,也有民营经济发展不快不够的问题。浙江民营经济占了整个经济总量的65%,山东占48%,我省为43.5%,还有不小的差距。各地一定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对县域工业而言,重点应发展民营企业。要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鼓励他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发展。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合力,满怀执著兴工业,举全省之力、集全川之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推进工业强省、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甘道明同志在四川省工业强省报告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