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睿

  摘要:城市化的进程孕育现代工业文明,无论是对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文明、科学的进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和间接地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面临各方面问题出发,提出几点关于可持续发展粗浅的看法。
  Abstract:Urbanized advancement gives birth to modern industry civilization,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science advancement. However ,following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so ha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encountered the stern challenge .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mbark from various question in ou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several views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关键词: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Urbaniz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李睿,(1987年―)男,汉族,江西省吉安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被各国公认为发展的战略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各国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可持续发展包括内容有很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年来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深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建立城市化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协调发展也有了其深层的意义。
  一、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过程。城市化的空间经济实质是自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活动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地理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景观逐渐向城镇型特征转化,人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城市化。城市化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是在人口结构显著变化的同时,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过程。传统社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村落聚居制度的封闭经济为主要特征,逐渐转化为以机械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城市高度聚居生活方式。在这个现代化的转化过程中,各种经济要素向城市地区高度集中、高速流动,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促进了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趋同。我国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基于对城市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传统城市化道路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和大城市优先是中国城市化制度变迁的最初方向,城市化被认定为是低效率,并且城市化进程受到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格差、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国家统计局07年9月26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七: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②,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控。2006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582亿元、67088亿元和606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6.5%、110%、110%。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可喜而且惊人的飞跃,然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依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突出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合适的解决,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总体水平。
  (一)高速城市化对资源、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不同。从20%到40%城市化,经历的时间:英国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日本30年,而我国是22年(1981-2001),我国的高速城市化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众多的城镇化地区人口密集、大量宝贵资源被低效率开采,环境状况急剧恶化,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各种污染肆虐,犯罪率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二)城市化制度存有问题
  中国城市化受城乡分割的制度性分界影响,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带有明显的政府发展道路模式。这一模式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相吻合的。该模式使得城市化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建立和发展过多受政府影响,无法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性的发展。
  2.城市化进程的资金投入受当前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制约。
  3.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政府的控制。
  我国的城市化制度,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出现了权利控制城市化现象,大多数城市永远朝着一个固定模式发展,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城市化道路。最终,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带来效益递减等诸多严重问题。
  三、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不能盲目的走国外走过的道路,在当今国际社会要求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呼声中,我国应该开创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一条崭新城市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措施如下:
  (一)城乡平衡发展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的阶段必然会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该差距应该逐渐减小,我国正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严重时期,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选择上,重新制定发展方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使得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朝着又好又快的目标迈进。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新型城市化应该努力转变当前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型能源载体,解决城市污染等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促进人口和资源的合理流动,避免城市过大,超出其承载能力的情况发生。
  (三)加快制度创新
  制度基础是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合理的制度,将会更有效的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并且避免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需要:
  1.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渐转移户籍制度的制约效力,促进人口向合理的方向流动,有效的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能对农村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应该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逐步将农民纳入保障范围。提供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基本的保险保障,为农村人口的自由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丽香,梁二永.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
  [2]高怀世,郭锦墉.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
  [3]蒋红娟,李桂芝.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理论研究,2008.
  [4]刘佳,叶婉婷.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
  [5]曾宇,涂秉雯.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
  [6]张庆年.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