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罗景 卢文辉

  摘要:人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其中学校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焦点,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Abstract: Human's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modern society need to develop, i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the school is playing the strong character, was the current sports educational reform focal poin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on this phenomenon.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key word: The sports teaching innovative ideology raises
  作者简介:1、王罗景,男,(1974-),本科,助教。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2、卢文辉,男,(1980-),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前言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训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
  一、体育教学在创新能力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1.1 健全身心,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课、业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培养。一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与一场激烈的体育竞赛无时无处不包括创新意识因素的参与。如在教学比赛的顺境中,怎样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逆境中如何及时摆脱或克服焦虑、急噪、不安的情绪等,这些都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学生们在体育锻炼和竞赛实践的体验中不但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心理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锻炼意识、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培养创新、完善自我,进而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1.2 培养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兴趣在人的认识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如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并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他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兴趣性强、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感兴趣,特别是为能掌握新技术、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而感到快乐。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去思考,积极去探索,才可能有创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3 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创新素质
  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较之于其它学科更有其独特的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附载的种种情景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如运动竞赛以获胜为目的,在获胜动机的驱动下经常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发挥一些创造性技术;在运动竞赛中,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沮丧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都是强烈的。在比赛中要正常发挥技术则需要相对稳定的情绪,这种非智力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培育。
  二、 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激发
  2.1 营造教学民主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导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已经被体育教学摒弃,这样的教学环境必然扼杀了学生最原始的创新欲望。而一个民主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练习要求,分别对其特征进行不同的分析,在相互诱导的前提下,让众多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课堂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时,教师可以先讲准备活动与整理运动的要求。准备活动的热身操主要是为课堂内容所作的准备,其节奏要求稍快,其目的是让身体充分活动开;而整理运动的舞蹈动作要求柔和缓慢,教师可以做一些基本动作,也可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让部分有一定舞蹈水平或爱好的同学自行组合编练热身操,一部分同学跟他们学习,其他学生跟老师练习等途径进行准备活动。这样学生在其中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外就会自行地认真准备,在课内一展自身才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与创的活动中去,而作为老师,一方面其达到了教学目标,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空间便由此打开。
  2.2 课堂教学“再创造”,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荷兰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再创造”方法。他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实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体育教学亦如此。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上挑式”交接棒技术后,教“下压式”交接棒技术之前,可先请5名学生出来,成一路纵队站位,每人间
  隔1.5米,从后向前连续用“上挑式”交接棒法,交接棒中不准移动握棒位置,观察的同学不难发现“上挑式”交接棒法的不足之处。此时,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归结出“下压式”交接棒的技术要领。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了体现,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开启。
  2.3 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要,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表扬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老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
  (2):鼓励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学习动作慢的学生,多次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结束点评中,应对那些引不起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这样,可以消除自卑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4):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激发。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 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从生理基础入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5312名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偏向测试。得出总体平均率,37%通过触角移动来获得知识。说明“动作”即运动对大脑的刺激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与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速发展。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想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例如:在球类运动中,左右侧肢体配合要求较高,灵敏、协调性素质强,发展左侧肢体技术,是球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2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通过丰富的想象,达到对动作的反馈和对动作技术的正确掌握。例如:在教授前滚翻团身辅助练习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滚动的篮球,启发学生在团身的时候一定要紧,滚动才会圆滑;再如教授铅球最后用力的动作时,教师也可以用“拉成满月的弓”来比喻最后的用力动作,通过恰当的比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恰当的比喻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多采用有利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力。必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CAI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论
  创新是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直观生动的教育方法启迪诱导,不拘一格求创新,在创新中摸索规律,借鉴传统文化,时刻强化和调整创新方法,探索创新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焕萍.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M]北京教育,2000(8)
  [2]陆晓燕.试论创新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张力.基础教育与创新.[M].人民教育,2000(8)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赵鸣九.心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