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玉娣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如何适应新课改,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相关成果,并且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roughout the land the area implementation, had already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 but how to adapt the new class to change, then becomes the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urgently needed solution the question, this requests us to conduct the thorough research regarding the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educational model, makes the related progress, and applies the practice, apply theory to reality, realistic, adapts our country society's development, trains more useful talented people for the society.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al model thought politics theore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汪玉娣(1975-),女,安徽潜山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09sk56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人生的体认,事业的追求,梦想的追逐都在这个阶段奠基而成。青少年是人之一生中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阶段,生命在此刻喷薄,譬如东升之朝日。青少年也是人生中最易于迷失方向的时刻,身心俱不成熟,虽充满活力却没有理性的指导,多少人生的悲剧也在此刻萌芽、酝酿,因此,青少年是否可以在人生以后的岁月里如日中天,便看他能否在这个阶段受过良好的教育,理性的熏陶,而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1对于青少年如何进行教育,在教育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初步都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不能再像往日那般填鸭教育,而这也是新课改的初衷。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但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样重要,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不能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如何在教学模式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灵进行更好的呵护,指导青少年更好的成长,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的教育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些的落后的理念已经需要摒除。我国的教育模式曾经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譬如文理分科就是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当然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依然遗留着许多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流毒,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时代的思想理念总是具有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曾经几十年全国通用一本教材,用一种模式在教学,这固然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全国的力量,合理分配全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体现。世界是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更具有包容性,更富有创造力,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对我们过去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教育制度层面要体现以人为本。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改变以往刚性的,冰冷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更应该充满人文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依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西方中世纪之文艺复兴其宗旨所在为何?便是人的复兴。尊重学生的欲望和要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风细雨般的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呵护,大概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摒弃过往那种对学生的家长式教育,所谓教学相长,师生本身便是平等的,广而言之,学校机构与学生个人也是平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形成一种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以反思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应该亡羊补牢,而应预防为先。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高校中发生了几起血案、惨案,而不久前,四川大学又有一起由于学生之间的争执而引发的恶性案例。这大概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进行更好的把握而引起的,或者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问题,虽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方法存在缺陷而并没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心底的重视,这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在大学阶段,学生大部已是青年,都已渐渐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要以道德说教的模式耳提面命,不要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学生的行为,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如果学生的选择是不正确的,就应该与学生多沟通,多引导,防范于未然。
  2、教学层面可尝试进行专题化教学模式。我们也应该在许多教育方法上进行改正。思想政治理论由于其学科的特点,总是容易流于形式,教育的方法如果不当,十分容易形成说教,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都是按章节进行授课的,但是只要是按章节就总是存在一个如何分章节的问题,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即便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但想必也无法完全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每一本教材在编写完毕之时就已经是过时的了,时代的发展既迅且猛,新问题,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授课时能跳出教材,从实际出发,紧扣时代的脉搏。这样,按章节授课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而打破教材的章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按专题进行授课则是一个可取之法,无论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我们都可以根据其性质将其分门别类,总其大要,形成专题。进行专题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和法律基础概论》课中,我们就可以尝试设立几个专题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专题和婚姻、恋爱、家庭道德教育专题等。
  (1)进行专题化研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兴趣是第一位的,无法想象一个人对自己没有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是什么状态,枯燥乏味是必然的。不否认没有兴趣的研究也可能会达到目的,取得成功。但是绝对无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思考,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初始,无不是以兴趣为师,没有兴趣就失去了更进一步研究的动力。相较于专题化研究,分章节的讲解容易泛泛而谈,浮光掠影,因为很多有联系的问题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不对其进行综合是难以涉及问题的实质,也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兴趣本身就是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在研究中,有迷惑、思索、有质疑、有顿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自动的,符合自然理性的产生,而这一点是泛泛而谈的章节传授无法达到的。

  (2)在实施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教学目的成效性是统一的。专题教育是师生互动的、结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完整步骤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专题主题的提出、学生探究和反馈、社会活动与报告、经验交流与总结这么几个步骤。在与兴趣共生共长的过程,相信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因为进行专题讲授使问题的研究更深入,在这个过程,学生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修正,研究的专题成为一块磨刀石,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磨砺,刀只会越磨越快,而不会越磨越钝。而且,亲身实践后得到的教学成果更富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掌握。
  (3)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中考、高考、考研是一道又一道关。考试是进行选拔的方式,这慢慢形成了一种考试文化,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考试,而忽略了教育的本意,教育为何?教书育人!考试如何能考察学生的水准?教育变成了选拔,这恰恰昭示着教育走上了歧路。与考试相对的必然是对知识的复制而不是对真理的追求,因为考试必然要求有一种客观的标准,而客观的标准恰恰是真理的界限,这就限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考,因为思考到标准为止,不得越界。专题化研究与分章节授课相比较,分章节无法深入,无法深入,则浮在表面,而浮在表面则容易被复制,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专题化研究则深入,深入的研究必然伴随着质疑,启迪人思考。进行专题化研究与人类 的求知欲相符,它不是要去选拔什么,而确切的是去研究什么,从这一点来讲,专题化研究无疑比泛泛而谈更符合教育精神。
  (4)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容易脱离实际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而这也是分章节照本宣科的特点。作为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与社会、与生活相连,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不要流于形式,变成假、大、空,而要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讲授与学生身边的小事,琐事联系起来。但是如何在授课时将理论与实际起来确是个大问题,我们的教育总是以书本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现实。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单纯的,他们还没有离开校园,他们的世界就是父母的世界、老师的世界、同学朋友的世界,对于社会,他们还未曾亲身经历过,发生在他们周围的都是些小事琐事,作为学生这个群体,他们的身份相似,经历相似,在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小事,本身就容易分门别类,这就便于在课堂上就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琐事提出来,在课堂上就专题形成讨论。这样的讨论研究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课堂的讲授与己相关,这便有利于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授课富有生气,而不会僵化。
  (5)专题化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专题教育绝不应该变成专门教育,我们的教育模式受文理分科这种理念的影响很大,这导致我们的知识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健全,因此在专题化讲授的时候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处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特点就决定了,不应把知识局限在单一的学科内,而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授。其次,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独立的人格,全面的素质。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缺其一,都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胡文明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客观现实面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走向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3在专题化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应该使学生对人有充分的体认,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再次,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是学生主动的在学,而不是被动去学,要尽可能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就要求在专题化讲授的时候要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出结论。
  3、教师层面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教育的模式便是如此,一方是老师,一方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绝不是忽略老师的作用,尤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老师、父母、社会,这三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学校,这三者中,老师的作用最大,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受影响也越深,一个好的老师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不是虚言。人可以塑造很多东西,但是塑造人的确是老师,一个好的老师绝不意味着学识渊博,也绝不意味着道德高尚,他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无法教育学生的,而没有高尚的品格,则更甚。
  三、综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模式的完善需要制度与人的互动,而不是制度对人的约束。新课改中投射出来的是现代文明的精神,而这也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周世兴.构建大学生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06,(3).
  [2]汪洪,袁丽美.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3]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
  [4]江泽民.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92
  注释:
  [1]卢景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2
  [2]吉俊洪、杨森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则初探。【J】探索,1998(5):41
  [3]胡文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J】求实 ,2003(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