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爱读书”现象透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良沐

  关于读书,眼下,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好穿好住好了,对读书反而淡漠了,那种饱含着强烈求知渴望、塑造自我丰富自我的读书行为,却越来越难觅踪迹。
  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有持续走低趋势。直观地审视我们周围的人,也会发现在日益分化为两大类:一部分人在尽力紧跟时代步伐,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拼命读书充电;另一类人则不读书不学习,即使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也都耗费在一些低档娱乐上。
  那么重庆人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重庆人不爱读书
  
  重庆的学习氛围不浓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漫步重庆大街小巷,市民生活画面的主要景象恐怕要算无处不见的麻将和棋牌桌。如此多的人对打麻将、“斗地主”乐此不疲恐怕在全国也居前列,连不少社区的学习室、活动室也多半演变成了麻将馆、棋牌室,少有真正的读书学习活动。去年底民进重庆市委完成的学习型重庆调研结果显示,重庆人普遍缺乏读书习惯,受访者中竟有40%的人回答“不打牌没有事干”,这一结果的确让重庆人汗颜。即使多数人打牌按现行有关规定并不属于赌博,但如此高比例的市民沉溺于牌桌,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这不能不说是重庆人的一种悲哀。可见,重庆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与重庆人缺少读书学习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
  
  不爱读书“理由”种种
  
  不读书者大概主要有如下几类:
  忙,没有时间读书。这是很多人不读书的托辞。持这种借口的人数量很大,各阶层都有。他们声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即使下班回到家中,也因身心疲惫和休息时间有限而不愿读书或读不进书。
  书太贵,读不起书。一些人反映,如今的书籍日益向“贵族化”、“高档化”、“礼品化”发展,标价动辄就是几十元,“书都买不起,还读书?”看来是高价图书让他们望书兴叹、敬而远之。
  不知道读什么书。有人称,现在书店的书堆积如山,但放眼望去多是急功近利之作,剪刀浆糊拼凑出来的“垃圾书”、“口水书”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真正有文化品位的书其实并不多。“垃圾书”不但让人对书败了胃口,也让人不知道该做何选择。
  没有读书的习惯。这种人也确实不少,而且觉得不爱读书并不丢脸。一些人对着调查人员毫不掩饰,在问卷中坦然选择“没有读书的习惯”的选项,一点也不觉得丢面子。
  读书无用。最近有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西部地区蔓延,不但在农村,甚至在城市中都有所反映。认为随着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大学生已经过剩,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很困难,读不读书还不都一样。这种认识不仅使一些大学生弃学,甚至已波及中小学教育。
  
  不爱读书的现实根源
  
  首先,这与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有关。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人们生存的压力增大,心态趋于浮躁,能沉下心来看书的时间确实有限。由于一些人拼搏、挣钱的欲望仍占首位,读书的时间就缺乏保障,这与摆脱了生存压力的西方发达社会的休闲状态确实有一段距离。但是,生活节奏紧张并不能直接导致不读书,节奏加快引发的浮躁、急功近利才是读书的大敌。现在的重庆人的确是比以前忙了,但是不是都是“工作狂”呢?恐怕不一定。因此在这股不读书风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精神状态的问题。许多人把不读书的原因归结为“忙”,那么他们业余时间都忙什么去了呢?君不见餐饮城桑拿室洗脚城麻将馆越开越多,大街小巷遍布麻将牌桌,有的人打麻将是天天打,甚至通宵达旦,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其次,目前我们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种种弊端,不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读书风气。就初等教育而言,应试教育之风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变。中小学生被教化成考试工具,12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有朝一日考上大学,所有精力都花在枯燥的背公式背答案做习题上了,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己有兴趣的书籍,活生生地把上学读书变成一种不堪重负的体力活,使厌学情绪弥漫校园。结果是,不少学生一旦考进大学就大玩特玩,大有欲把失去的童年快乐全部补回来之势。从高等教育来看,伴随扩招而大幅攀升的昂贵学费让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加之近年来有所加剧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在西部地区蔓延。
  第三,目前广泛存在的带有强烈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的读书风气,也不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不难发现,现在读书的人少,人文性读书的人就更少。在读书人群体中,有相当部分人的阅读与考试、出国、评职称等功利性目的有关,因而那些技法大全、实用工具类图书往往成为畅销书籍;而真正为了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意义、提高精神境界的人文性阅读确实不多。这也是国民读书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功利性读书者,一旦目的达到,便很容易弃书不读,跟着滑进少读书或不读书的人群。
  
  读书使人受益无穷
  
  文字是文明之母。
  数千年来,人类一代又一代正是踏着书本的层层阶梯,走向了高耸入云却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圣殿。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竞争力必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根基,没有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会成为富强的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学习型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正是为了培养起广大国民的读书习惯。
  对个人而言,培养爱读书的习惯将受益无穷。
  读书能积累知识、扩展视野、开阔胸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学习能力,让人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也让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人生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人生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可以明理。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一个不读书的人,必然是不明理的人。在这种人身上,浅薄与无知、迷茫与虚弱、狭隘与偏执等人性的弱点将会暴露无遗。既无法敏锐地感知世事和正确认识社会,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而其参与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必然是相当低下的。读书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一般而言,爱读书的人有着特有的精神与风度。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没有书香的熏陶和浸润,没有文字赋予的优雅和沉静,没有人类古今文明的涵养和传承,一个人的精神虽在,但那必然是萎蔫的、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挤时间读读书,审视一下自己,审视一下周围的人群和环境,的确是件很好的事。古话说得好,“宁静致远”,书就是达到“静”和“远”很好的载体,这是涵养精神的重要途径。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摒弃纯功利性读书。只有抛开功利,率真而读,广泛涉猎,读书才会成为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当然那些技巧和常识也是需要掌握的,但更要有人文性阅读,它通过对宇宙、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形而上的探求,不断对心灵和人格进行沐浴洗礼而使人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读书必须持之以恒。读书应该是伴随终生的课业。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尤其在当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人必须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读书导向。一是要深入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从基础教育的改良入手,让孩子们不再机械读书,成为应试的工具,让孩子们为自己读书、为未来读书。二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盘活教育资源,构筑多元学习平台,为市民读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建立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市民踊跃自觉地读书学习,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改变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3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