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思想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两年来,我国档案系统提出要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思路,提高档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有的领导和地方政府还提出要把“档案库”建设成“思想库”。显然,把“档案库”建设成“思想库”这一提法,不仅大大拓展了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内容,而且也对档案部门的职能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我国《档案法》的规定和各级政府所实行的档案局(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可以明显看出“档案库”与“思想库”在职责分工、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人员结构和经费来源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现有条件下开展思想库项目的研究工作,无论在馆藏档案资源、编研人员专长还是可提供利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确实都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局限。
  所以,笔者以为,从档案库到思想库的工作延伸,既可以说是“一步之遥”,也可以说是“相隔万里”。说“一步之遥”是因为档案库中保存的人类社会历史活动记录中本来就有先人的思想成果。档案库中有思想,只要稍加搜集和整理就可以让它“古为今用”。说“相隔万里”是因为档案库与思想库的职能分工、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各级各类档案库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目前档案库还受到自身条件所限,期望把所有的档案库很快就建成思想库有点不太现实。但是,对于一些有条件的档案库而言,只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建设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库还是可行的。
  笔者所谓“有条件的档案库”是指那些拥有某些较为丰富的特色馆藏档案资源,并且拥有一些对此有所研究的人员和成果的档案库。依笔者所见,如果一个档案库有意向思想库方向发展,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现在就可以着手做的:
  
  一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将档案库建设成为思想库并不仅仅是增加一两个思想库研究项目,而是为了拓展和延伸档案库的档案资源服务功能。这就首先有赖于档案资源的配置要科学合理和方便使用。因此,必须先从打好基础做起,尤其要注意从档案入库前的源头抓起。要加强培训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尽快培训那些与特色档案资源有关的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让他们学会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规范化的档案整理基础工作,从而不仅可以大大丰富相关的馆藏内容,而且可以将大量的档案整理基础工作分解出来由基层自行完成。同时,要努力采用现代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在严格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对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些技术手段上的革新,特别是在档案文献的主题词建立、全文检索和查询手段上都要有明显进步,以迅速改变目前对馆藏档案的检索功能远远落后于网络搜索功能的现状。这也是档案部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多样化服务的前提条件,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为实现建设思想库这一目标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是按照《档案法》的规定配备相应的档案编研人员
  
  要实现档案库的职能向思想库进行拓展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在档案馆内部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并能适应承担思想库项目研究的编研人才队伍。如果没有能适应思想库研究工作的人才,建设思想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目前在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员结构中,不仅从事编研工作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其人员素质与建设思想库所需要求相比更是相差甚远,这种状况与《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馆职能很不适应。在笔者看来,在目前解决人员编制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在部分有条件的档案馆(如国家二级以上档案馆)中,设法从现有编制内调剂符合条件的编研人员组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部门,并采取选配和外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一些热爱档案工作、熟悉档案资源和具有编研能力的专业人员先行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然后再向思想库研究方向发展。考虑到档案编研和思想库研究工作的需要,这支队伍的建立可以采取馆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梯队结构,以保持此项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尽快组建这样一支队伍是将档案库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思想库所必需的。
  
  三是从选编各具特色的重点专题档案文献开始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各地各级档案库可根据自身的馆藏内容,针对当地具体的地理、历史和人文条件,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实的社会需求,从当地历史档案中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项目,对散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或不同案卷中的相关档案加以搜集整理,以汇集成能全面、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该特色项目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专题档案文献,为建设各具特色的思想库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档案部门还可以主动收集各类官方和民间思想库已经形成的有关档案文献,如将当地有关部门自身举办的各类专题研讨会的档案资料,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所获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列入归档目录,以此丰富本地的馆藏档案内容,为今后建设思想库和扩大“提供利用”的范围创造条件。这也是档案部门能否发挥自身优势的一种体现。以深圳为例,由于其自身本是一个边陲小镇,缺少深厚的历史底蕴,反映深圳历史的档案资料很少。但是深圳却拥有两个很重要的特色档案资源:一是能够深刻反映深圳区位特征的长达一百多年的深港边界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档案资源;二是作为对我国改革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的档案资源。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较,这两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档案文献显然是十分珍贵的,如能将其加以搜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是主动与现有各类“思想库”建立协作关系
  
  在档案库目前自身研究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先行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和社会上的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参与有关思想库项目的研究,并发挥档案库自身的优势,主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主动提供编研成果为其利用。例如,档案部门可根据当地党委和政府所考虑的重点工作需要,主动将历史档案中的一些相关资料及时提供给现有体制内的“思想库”和有关决策部门参考和借鉴,这也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本部门实际,为党和政府提供类似思想库式资政服务的一个具体行动。如此作为,也可为档案部门建设思想库提供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可以借此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建立人脉,从而为建成自己的特色思想库打好基础。
  
  五是营造和谐宽松的研究环境
  
  从事思想库研究项目与从事档案库编研项目相比,前者需要研究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成果更加务实。所以,思想库需要一个更为和谐宽松的研究环境。这里所谓的“研究环境”是指需要一个能更为快捷地获取国内外与研究项目相关信息资料的环境,一个更加开放更少禁区的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相互交流讨论的环境,一个没有“棍子”和
  “帽子”更加宽松和谐并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研究环境。这是能否吸引和凝聚各类思想库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本条件,也只有营造出这样的研究环境,才能让各具特色的思想库不断创造出新的思想成果,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
  
  六是因地制宜地做好建设特色思想库的发展规划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期望将任何一个地方的档案库都建成类似体制内或政府部门内同样性质的思想库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和自身馆藏等具体情况,重点考虑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库还是有可能的。因此,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与当地高等院校、特色行业或特色社会组织等以各种形式相联合的方式,建设具有地方(或区域)特征或民族特征、当地特色或重点行业(或重点产品)以及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思想库。有了这样的规划目标之后,就可以在扩展馆藏范围,网罗专业人才,研究项目立项,拓展横向联合等诸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始做些准备工作。如从组建人才队伍和建立专题档案文献开始,逐步发展到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直至建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思想库,面向全社会接受各种相关的委托研究或咨询。
  当然,除了上述各地各类档案部门自身可做的工作之外,还需要由国家主管部门这一层面能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些局部的修改和完善。首先要让局(馆)一体化的档案馆将其工作职能延伸至思想库研究具有法律依据,其次要让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有章可循,还有要为各地档案馆依法设立编研部门并选配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些都有待国家在对《档案法》和其他法规的修改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在依法行政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如果档案部门能上下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坚持数年,就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若干有条件的档案局(馆)中涌现出一批利用自身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的各具特色的“思想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6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