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量质并举 跨越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金龙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把握苏北工业化当前的总体特征,大力推进政府创新。苏北工业化当前面临着内部发展条件和外部发展机遇两方面的快速变化。一方面,苏北工业化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网逐步形成,公路、水运四通八达,铁路、航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土地利用空间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充裕,资金、资本市场日趋活跃,能源供应有充分保证;另一方面,苏北面临着苏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也意味着拥有了与苏南发达地区同处一个层面竞争的机遇。譬如,IT产业一直是短腿的淮安,去年引进世界500强――台湾鸿海集团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富士康科技城,IT产业一举将成为千亿元级的支柱产业。能不能利用好发展环境优化的有利条件,能不能抓住与苏南发达地区同台竞赛的机遇,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还是要看发展主体的创新能力,能不能跟得上形势迅速变化的节奏。一位企业家说过:“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效率有多高,我的投资速度就有多快。”这句话道出了区域竞争的核心所在,苏北各级地方政府只有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反应迅速灵敏的完备的市场服务体系,才能把握好机遇,推动工业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深刻理解苏北工业化现阶段的内涵,坚持落实新举措。对苏北来说,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求量的扩张,通过外向带动的投资扩张来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更要求质的提升,通过优势企业的集聚来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围绕这一阶段性的内涵,苏北新型工业化必须突出“五个新”:一是产业结构新调整,由过去传统的、简单的产业梯度转移,向以信息化和世界新兴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实现新的跨越转变;二是投资渠道新拓展,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而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三是企业家队伍新提升,要培养和造就不仅仅是资本积累式的传统型实业家,而且是放眼全球、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市场整合的现代企业家;四是发展模式新转变,改变以往分散自发、自下而上式的发展模式,走集中集约、有选择的自上而下式的统筹发展之路;五是政府推动新举措,政府不再充当简单的、低廉的成本提供者,而是要努力探索建立与世界市场接轨的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以此来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明确苏北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化目标,集中精力抓好主攻点。着眼“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苏北应围绕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主题,坚持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讲,要主攻四个重点: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苏北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历程,现在关键要实现从弱到强的提升。市直和县(区)都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争取形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超50亿元、超10亿元的发展梯队。对骨干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难题进行专题研究,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用地、用工等方面全力倾斜,推动优质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形成政策洼地。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鼓励和引导本地高校发挥人才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攻关项目,及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之路。抓住新一轮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的浪潮和国家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鼓励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加入优势企业的产业链,力求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二是培植优势产业。对苏北来说,主要是利用好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大型产业,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以淮安为例,烟草、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基础很好,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必须继续做大做强。此外,还要紧紧抓住富士康落户、沙钢与淮钢战略重组的历史性机遇和地下有着储量全国第一的岩盐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化工)、特钢产业链三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全部突破千亿元。三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求突破。与苏南相比,县域经济薄弱一直是苏北的一块“心病”。今后一个时期,苏北必须狠抓大项目建设,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十一五”期间,淮安市要求每个县(区)每年都要引进1―2个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的大项目,对当年投资超亿元项目和超亿元竣工项目实行加分奖励。同时,要求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批省级开发区的有利时机,瞄准建设中等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超前做好新一轮省级开发区规划。到“十一五”末,淮安6个县(区)开发区的销售收入力争全部突破百亿元。四是重视节能环保。与苏南相比,苏北后发优势中一个重要资源就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道路,进一步彰显环境竞争力。一方面,突出区域特色,强化要素互补,大力度推进市、县、乡工业园区和各类专业园区建设,增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做到土地和各种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落实环保措施,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和耗水5万吨以上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促其达到节能降耗指标。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有序、放手发展的良好氛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面对目前苏北市场主体不够活跃、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以公正守信的政府形象来赢得企业的信赖。凡是政府承诺过的事必须全力做到,尤其是在利益分配和后续服务上,必须坚持一诺千金、兑现到位;按照“真实准确、有利监督”的原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政府信息的积极效应达到最大化;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对所有经济主体诚信施政,努力打造更具公信力的政府,以实际行动获取企业的信任和青睐。二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各方投资者。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努力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善于算好全局账、长远账,懂得应用利益交换法则,以未来预期收益的让度承诺吸引外来投资者。在依法行政的大框架下,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凡是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利用市、县、乡镇三级土地资源空间,合理布局工业项目,让更多有投资意向的项目都能在苏北落地生根。三是以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吸引各类人才到苏北落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环境建设,为投资者、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重点是构建便捷的出行通道,保持优美的自然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卫生资源,建设完善的商务、体育、休闲设施,形成和谐的社区文化,培育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苏北地方文化,让更多的外来人才到这里安家落户、施展才华。四是让政策空间成为全民创业最适宜的平台。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活跃市场主体,增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苏北人走出去、创大业;科学制定鼓励初期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扶持政策;全力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帮助广大创业者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创业理念上敢为人先,在发展规模上做大做强,在经营效益上争创新高。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尤 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