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难忘“建设”初创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宝岩

  《兵团建设》创刊100期系列庆祝活动最早开始的是“寻找创刊号”。从2007年3月刊出“寻找创刊号”启事开始,杂志在每期的“编与读”专栏中先后发表了几十位保存了《兵团建设》创刊号的热心读者写的回忆文章。
  作为杂志主编,每期最终签发清样时,我既是杂志交付印刷前的终审者,又是杂志编辑成型后的第一读者。每次审看“编与读”专栏中“我与创刊号”征文时,创刊号收藏者们抒发出的对《兵团建设》创办9年来的那份深情厚爱和发自肺腑的感怀,不仅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更引发了我对创办《兵团建设》创刊号经历的绵绵回味和无尽怀想。
  那是上世纪1999年元旦后一个瑞雪飞舞的日子,我突然接到筹建《兵团建设》创刊号的通知。当时,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运华找我谈话:“……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但无论如何要在2月上旬把创刊号搞出来,否则……”
  我得知,中央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兵团的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在全国重点整治报刊市场、大量压缩刊号的情况下,于1988年秋专门特批给兵团一个刊号,让兵团尽快创办一份省级党刊。由于种种原因,创办新刊被耽误了几个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多次敦促:如不能在1999年年初办出新刊,就收回刊号。
  显然,在如此紧迫、严肃、重大的任务面前,是容不得推辞、讲价钱和“再考虑考虑”的。当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为自己能在这种时候被信任、被选中担此重任而有些出乎意料和诚惶诚恐;更为马上就要参与开辟兵团新闻宣传事业中的一块新领域、新业务而倍感鼓舞和振奋;同时也对能否如期按要求完成好创办新刊的任务心存疑惑,感到心中没底――作为兵团新闻界承上启下的资深骨干力量之一,不谦虚地说,办报纸还算得上内行,还敢于接受点急重任务;但对于办杂志,尤其是要在20多天内办出一本新刊,而且是省级党刊,其任务的难度和分量,我自然十分清楚。
  记不清当时我是怎样梳理思路和怎样应答运华副部长的,只觉得从那一刻起我的头就变大了,思维空间全被“创办新刊”4个字给占据了,高兴、激动、担心、顾虑,什么感觉都有。
  所幸,当时我还不是“孤军奋战”:从兵团党委宣传部新闻处调来担任社长、主管创办新刊全面工作的冯全忠同志,是一位颇具开拓精神、热心刊物管理的内行人,他为成立杂志社前期的筹备以及杂志创办成型的运行,倾注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从宣传部理论处借来临时帮工的吴重吞同志,是理论研究方面的高手,他不但担任了好几个专栏的编辑任务,还要发挥特长为杂志撰写重点理论文章。筹备期间,我们几个人为探讨刊物的定位、风格立意、专栏设置等,反复在一起沟通交流甚至是争论,使我受益匪浅。
  按说,创办一份新的省级党刊,事关重大、非同小可,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可眼前的形势和局面又决定和迫使着非一蹴而就不可……再说了,谁叫咱们是兵团人呢?兵团人在几十年的屯垦戍边事业中干成了多少按常规、常理不可能干成的事!当时,这种信念我们几个虽然没有时时挂在嘴上,却已经下意识地体现在行动中了。
  人们常常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诞生”之举引用到许多新生事物的产生上来。而《兵团建设》这个新生儿的诞生,其“怀胎”时间只有20多天。此前,我们对这个新生儿“诞生”后的形象体态(形式)和内脏状况(内容)都心中没数――一本杂志的封面、目录、标题、页眉页脚、彩页等形式风格的设计,对能否吸引读者、抓读者眼球至关重要;杂志的立意宗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等,又是这本杂志能否立足、能否发展壮大的内在生命力。而这些须先行一步的“大政方针”如不能在最短时间内确立,系统的编务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为了尽快完成“先行一步”的工作,我们分头跑了好几个图书资料室,找来几十本各类杂志参照借鉴,以尽快在脑海和操作中形成杂志的风格,并体现在设计编排上。那段时间,我们几个已经没有了白天夜晚、上班下班之分,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创办新刊上。尤其是被逼在策划操作第一线的我,在当时人手不齐的情况下,必须同时兼任编辑和美编,既要负责稿件、栏目统筹,又要亲自设计编排,重负之下倍感压力巨大。那几天,我常常一个人呆在那间空空的办公室里冥思苦想,面对着一堆被画得横七竖八的版样纸和一摞稿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一种下意识的忘我状态中。
  记得一天晚上,我从办公室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点半了。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迷迷糊糊挨到凌晨6点多,脑海中突然冒出几个想法。我欲罢不能,就穿上衣服往办公室跑。不料办公室大门从里面反锁着,我敲了几下无回应,就推开大门左侧的窗户翻窗跳入,弄得值班警卫竟把我当贼抓,经解释方才罢休。
  好容易把“先行一步”的思路理顺并付诸实施,期限已近一半。之后的改稿、打字、录入、校对以及形式风格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定位等工作更是忙碌无比。不过,忙中偷闲的我们在一起交流时,都感到后期的忙碌比起前期的忙碌心理上要轻松许多:毕竟,创办新刊已经走过了艰难的“怀胎”历程,临近“分娩”时,忙碌和劳累不知不觉被一种热切企盼和迎接新生的亢奋所替代。
  又是一个雪花飘舞的日子。1999年春节前的一天,当一捆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兵团建设》杂志创刊号从兵团印刷厂运往火车站托运处邮向全疆各地时,标志着《兵团建设》正式创刊成功,兵团新闻宣传事业园地的沃土中又萌生了一株新苗。从此,兵团大宣传口形成了“一报(《兵团日报》)、一台(兵团电视台)、一刊(《兵团建设》杂志)”的新格局。
  时光荏苒。不觉间,《兵团建设》已经9岁,迎来了自己诞生100期的生日。现在的《兵团建设》已经长大成人,变得美观大方伟岸挺拔了。其中,渗透着一批批后继培育者们的诸多心血和汗水。作为当年孕育过《兵团建设》诞生的亲历者之一,我对他们的勇气、智慧和付出,心悦诚服地表示敬佩。现在再翻阅当年《兵团建设》创刊号,让我感到汗颜的是竟有那么多遗憾和不足。其形式和内容、思路和设计等都与现在的《兵团建设》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有些“丑陋无比”。不过,尽管如此,我仍然愿意回忆、怀念、喜爱《兵团建设》创刊号――她不仅浓缩、折射着兵团宣传新闻事业日益发展的一段历程、一个侧影,更蕴含着我从事新闻工作人生经历中的一段浓浓的情思。
  
  本栏编辑 霜 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