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兹城堡的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车耳

  无论在哪里,英国著名的利兹城堡都可以称为老式古堡,历史老,材料老,一块块大石头向来访者证实着其几百年的沧桑。这个从外形上看几乎没有现代化污染的建筑,连室外厕所都是石头砌成,和不远的城堡像母子般毗邻,古朴得让你想拍照,坚固得又像母堡。到了这里,你会感受到什么叫维护历史,也能体会到什么叫敬老。那里人对长者的爱护就像他们对这座历史文物一样,使人感动,让我敬畏。
  优雅的利兹城堡
  教堂般庄重的利兹城堡位于英格兰离伦敦不远的肯特郡一条叫伦河的河谷中,是个真正的石头建筑:大石块砌起来的内外墙,大理石地面和楼梯,连室外的路都是小石子铺成的,没有国内那样豪华的室内装修,没有吊顶,其监控和照明等现代化设备都很隐蔽。它四面环水,贵妇人般矗立在茵茵草地和清水中间,不远处还连着高尔夫球场,整体上安宁而优雅。这座城堡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13世纪时它正式成为皇家别墅。
  利兹城堡不仅在英国建筑史上享有盛名,而且也被称作“世界上最可爱的城堡”。这里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女性气息,因为一共有四位王后成为这里的主人,前后几百年,是公认的“王后的城堡”,“城堡中的王后”。
  和法国那个同样被称作女性化城堡的舍侬索相同的是,这个令人难忘的利兹城堡同样建立在水中,同样曾经掌控在女人手中但却接待过世界上各色男性名流,成了一个国家的永恒象征。不同的是,法国卢瓦尔河谷那个舍侬索城堡充满了朝廷内外的男女情仇,而利兹堡则成就了很多王室中的爱情故事。
  利兹城堡历史上发生的很多故事都与女性有关,至少两件事重要得让后人称颂:一件是最早的一位王后埃莉诺在国王被刺客以毒匕首行刺时拯救了其生命,后来与国王恩爱一生,还被后者视为生活中的指路人,在其死后,感恩的国王丈夫亲自举十字架送她回西敏寺下葬。另一件事情发生在一百多年后,拥有城堡的最后一个王后、亨利五世遗孀凯瑟琳王后与英俊的侍卫都铎有染,不但没像中国古代王朝时那样被开刀问斩,还秘密结了婚,这个贵族和平民杂交最后生下了未来孔武有力的国王,开创了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都铎王朝。
  人性化的服务
  让我有写作激情的不仅仅是这个历经沧桑的千年城堡,也是那里工作人员的礼貌和敬业精神。
  那次访问中,我的老师厉以宁先生年逾80,师母何老师也70多了,虽然身体都好,毕竟走路爬坡还会感到累。我陪同他们出访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二老安全,不能太累以免引起任何不适。凭我以往经验,游览城堡要有点体力,因为本来领地就大,要走的路漫长,上上下下还没有电梯,全靠一双脚。
  进车场时我先告诉管理人员车上有老人——与在国内时说车上有领导的习惯完全不同。英国人一听马上放下禁止通行的手势,引导我们进入最靠近入口的车场,里面的人又让我们停在离入口最近的地方,而其他英国人都是远远停车然后步行过来的。停车后,导游告诉我车子不能再往前开了。我下车一看,售票处还真就在眼前,再四处观察后竟然发现:已经在入口的我居然没看到城堡!
  一般城堡修建时花园都建得大且开阔,以后改建的停车场都会选在不影响景观的远处,就像当年把国王马厩设在远处不能影响晚上休息一样,游客得朝圣般步行走进堡内殿堂,以此向城堡主人致敬。我心想,可能每个城堡修建时都有这个打算。西方国家的古堡基本是这样,尽管要走很远,参观者也没人乱停车。
  利兹城堡入口也是这样,和停车场的距离几乎有1公里,还要经过修剪整齐的花园和森林,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也让我知道前面是漫漫长路。如果加上城堡内参观,对一个年轻人说来也够累的,何况是年逾八旬的老人。我决定想其他办法,跑到里面观察,果然看到一辆有好多节的电瓶车弯弯曲曲蚯蚓般开了过来,我赶紧问如何乘坐,是否要提前订位。那个驾车的英国妇女则在远处向我摆手,罕见地大声告诉我另一侧有车,可以帮我。
  英国式的敬老
  难道除了这辆公园通用的电瓶车还有别的车能享有特权、载年长者入内?我半信半疑,回头一望,果然有辆中巴停在入口另一侧,但车门紧闭也没看见司机,旁边也没有写明这是老年人或残障人用车。再度询问、当我确信这辆车可以把我老师夫妇送进城堡时,一个身材矮胖、脸红扑扑、一头银发的英国老头儿出现在我眼前,他告诉我自己就是司机。
  欣喜过望的我告诉他自己的人还在排队买票,得等一会儿——我是怕他抛下我们载着其他人先走了,那样的话不知又要等候多久,想到这里我又特意补充一句:我的人一会儿就到,请稍候片刻。那英国老头儿平静地说了一句让我特感动的话:When you are ready, I am ready!那意思就是什么时候都行,随时恭候!和古板、说话句子长口音又语法复杂的英国人打交道我一向头痛,然而英语有时也会这么简单!
  他说到做到,等了我们至少五分钟,等我们上车时,他又做了一件让我感动的事:从车上拿下个铝合金的两级踏脚凳,大肚便便的他蹲下去认真将小凳放好,待厉老师夫妇拾阶而上后,再弯下腰把小凳拾起,放回车内,关好车门再去另一侧驾驶座开车。下车时他也是重复同样动作,要是在一百年前人们看了可能还以为我们是他的领主。可是他为我们这些陌生东方人服务,丝毫没有低人一等感觉,你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贴心。
  一句话,一个动作,让我马上有总结并宣扬这种精神的冲动。在车上时,我向同行代表团同仁总结了几点:敬老,贴心,准时,绅士和不计成本。
  人本主义精神
  如此敬老,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且是私人领地!不仅是利兹,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宣传册上,显要位置都写着残疾人优先,还可以使用不对正常人开放的设施。而在我们的北京站,地方领导的轿车居然能开上站台,在人群中穿行,而且我看到下车的都是神气活现的有权人和身强力壮的司机,没有一次见到老者。
  贴心,这个行为让同行所有人看在眼里。我于是私下跟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建议,请他在回酒店后抽时间去买个脚凳,让老师夫妇在之后的几天里上下我们面包车时也能不用太费力。那个英文很好也入乡随俗的华人点头称是,但之后几天就是没买来脚凳!我们同胞即便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也没养成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准时。那英国老头儿送我们到城堡入口后提醒我们出来时让门卫用对讲机通知他,他就会马上过来。出来后我们就如法炮制,他果然应声而到,比我们还提前到达指定地点,我于是拍下了他弯腰拾起脚凳的照片。
  绅士。那英国老头儿也是老者,已经71岁,完全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但他为我们服务时不卑不亢,该做的做得都很好,废话一句没有。我们出于感激给他五英镑小费,他还有点窘迫,几番推辞才不好意思收下。我看出钱财对他没有多大诱惑,义务和责任才是工作的真谛。
  不计成本。利兹城堡如果有成本和盈利考量的话,首先削减的就应该是这辆平日不做其他用途的面包车和这位老者。这让我想起另一次陪同厉老师夫妇在法兰克福机场转机,问过路后知道那个头等舱休息厅位置既远、找起来复杂,既走台阶又上电梯,从一个候机楼转到另一个候机楼,虽然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得仔细,但说到拐三个弯后我已经听糊涂了,情急之下就随手拦下一辆空驶的电瓶车。那个德国驾驶员听完我叙述后二话没说就让老师夫妇上车,还帮忙把行李放到车上、在等候登机人流中轻巧地掉了个头将我们送到候机位置。相比之下,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推出这项服务后就开始收钱,10元坐一次,不论远近。我看到的乘车人几乎没有老者,都是些背着名牌包不愿意走远路、也不在乎花钱的中年人。
  在西方国家,你可以经常看到拄着拐杖的盲人单独在街上行走;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被推着乐呵呵地参观博物馆;还有那些流着口水的智障者被富有爱心的人领着逛公园。在我们越来越现代化的北京街头,再加上那些深度达到20公分的树坑,盲人要是胆敢独自在街上行走,不跌个鼻青脸肿才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训。就现实而言,“老吾老”显然没有蔚然成风,“以及人之老”就更加式微。我们都将老去,总不能指望西方人维系这个优良传统、而自己却不做任何改进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40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