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文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原有的工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当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在诸多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新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工作方法;可行性;必要性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0—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受到来自学习、就业、生活多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学生行为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问题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跨世纪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党和国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思想的异质性、个性化发展,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一贯的模式和教育方法,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是偏重于学科教育的一般化,而忽视了学科教育的个性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知识和信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科本身及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学生对知识个性化的渴望,都呼唤着学科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偏重于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是以教育者为主导,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而这种“不见树木,只见森林”的同化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偏重于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达到人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共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归结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多注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科目的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四是偏重于教育的灌输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潜默性。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以书本对应书本,理论阐述理论的局面,这种单一的灌输模式,直接将理论强加于学生,但由于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极易使其形成逆反心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未得已发挥。
  五是偏重于教育的书面性,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践性。在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这种理论或的说教、书本式的言传,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充满活力的高校学生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他们而言,这种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力,无法提升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
  六是偏重于教育的规范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情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受教育者规范的过死,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及情感关爱。
  二、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社会工作专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它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秉持以“助人自助”为核心、尊重、平等和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各种服务或援助的活动,解决个人所遇到的困难,整合资源,协助其调整社会关系,努力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包括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一)可行性分析
  正如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为:
  1.二者工作起点对象一致:社会人
  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本质上都是做人的工作,具体的、社会的人事二者工作的共同逻辑起点。
  2.二者工作过程方式相同:理论联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权力意志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综合采取说教、训诫、示范、激励等方法,将已有的道德规范灌输给国民,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助人自助为中心,以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及专业工作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工作对象选择不同的专业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由此可见,二者工作过程中,均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3.二者工作终极追求契合: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社会和谐作为长期的价值追求,不断增强自身服务和谐、构建和谐、发展和谐的能力。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是伴随着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体现出社会工作存在的价值。
  (二)必要性分析
  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技巧,可以极大的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个性化发展。社会工作倡导以尊重受教育者为工作前提,坚持教育之与受教育者人格上的平等,通过提供足够资源,以协助个人发挥内在潜能,使受教育者学会自主解决今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工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极大的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学科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社会工作注重案主(受教育者)自决,尊重案主的自主性,可以有效发掘其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和运用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使受教育者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者变成受益者。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采用“引而不决”的原则,由案主(受教育者)权衡利弊关系,做出自己的决策,进而挖掘成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我评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加之以动态的全程式评估,克服了思想政治过多关注政治性的缺陷。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统治人的工具,是外在作用于人思想的武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统治功能想社会功能的转变。社会工作认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通过跟踪式评估,更好的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防作用。
  社会工作注重利用各方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单一灌输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用灌输与认知教育方法。往往会使受教育者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未达到预期目的。社会工作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意识、无反感的情况下,出于好奇,兴趣等心理需要而自愿的接受教育。
  社会工作要求体验式参与,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书面化教学缺陷。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上理论教学为主,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好“行”的问题。社会工作注重对象的体验式参与。将社会实践寓于教育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受教育者达到知行统一。
  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对案主坚持尊重、接纳、同理等原则,可以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情感色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顺应人自身的发展规律,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情感交流为特点,能做到案主的信任,自愿敞开心扉,与教育者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解决受教育者存在的困惑。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和引入社会工作的科学的价值理念与方法,可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快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步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黄斯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4]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668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