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方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数字化生存”前景,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各种非秩序化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的出现。对德育来说,计算机网络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与困惑。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青少年;德育
  
  计算机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把各部门、各行业乃至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网络时空,形成所谓的网络社会。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它为社会带来的变化激起了莘莘学子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热情,促进了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教育家都说,我们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心是纯洁的,是无暇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让我们的孩子懂的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心不那么纯洁和无暇了。特别是有部分孩子,网络使他们的心灵变得灰色,整天与网络为伴,老师和他们的心距离越来越远,和学生的沟通越来越难。这使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德育理论与方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加以探讨,并尽快找出对策。
  
  一、了解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2010年是我国因特网发展最快一年,上网计算机达500多万台,上网用户达2000万以上,其中在家庭中上网的占一半。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上网用户数量将突飞猛进。在网络为IT业带来巨大效益而使之成为最瞩目的产业时,也不能忽视它可能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人际情感慢慢疏远。网络的发展消除了人类跨地域沟通的时滞。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深刻地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类的沟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冷漠现象与人际情感的疏远。其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为人对网络的依赖所取代。
  有些青少年沉湎于网络社会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他们终日与个人终端打交道进行网上交往,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数码化存在。在网络大量快速传递的信息中,还混杂着许多反道德、不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暴力和色情信息。“信息污染”不仅毒害人们的心灵,而且容易诱发犯罪,且危害更加严重,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以上主要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培养和人格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提出这些并非因噎废食,而是未雨绸缪。如何消除其负面影响?这是21世纪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
  
  二、网络环境下学校领导、班主任、普通老师调整工作理念,开拓德育新思路
  
  “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学校领导,班主任,普通老师都应该调整工作理念开拓德育新思路。建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德育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嘉格伦认为,我们正置身于一场由技术成为重要变革力量所导致的、相当迅速的、伟大的变革之中,以致大家常有失控之感,觉得个人无从依托,什么也抓不住,甚至就连那些责任重大的决策者们,常常也会被他们无法把握的超量信息以及有时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选择所淹没。至于如何才能发挥道德协调在控制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加强对网民的教育,通过教育,帮助网民尽快适应网络社会这种全新的“网络道德环境”,使其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网民。这不仅仅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更是学校德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和方法
  
  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德育工作,不应仅限于培养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也不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包括真、善、美的追求和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
  1.积极吸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网络的利弊完全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网络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服务于人本身。所以,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应着力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和终极价值,实现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
  虽然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受到严峻挑战,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优秀思想如“天人合一”,以国家、社稷为重。淡漠功利思想,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网络时代仍具有发扬光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信息,增强信息独立性,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从而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运用网络。
  2.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更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21世纪,仅让学生“学会生存”还是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网上心理咨询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关心”,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道德责任感,最终“学会做人”。
  3.更新德育工作的手段,加快德育现代化步伐。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相当不足,德育软件的开发更是远远落后,学校德育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加快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是中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德育软件应该力求把那些比较深奥的理论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校还应给青少年提供非线型的电子教材,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以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要大力组织思想品德教育电子教材加入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其教材要做到少而精,才能在网上分秒必争,尽可能收到最大效果;其教材也要做到经济实用,减免网上使用费,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只有如此,德育电子教材。才能被网络用户青睐,并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达到良好的网上教育效果。
  总之。网络社会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国家大力开发新技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并尽快制定系统的网络行为规则,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我们相信,青少年最终能成为驾驭网络的主人,无论在网络社会,还是在现实社会都能游刃有余,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