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迈过“2万亿”之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学人

  2011年是四川灾后重建的第三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丰收年。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GDP将迈过2万亿大关,全川多个市州有望进入千亿户行列。
  
  2011年全省经济总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四川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四川GDP已达15468亿元,全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大关。除成都外,预计还有绵阳、德阳、宜宾、达州、南充等多个地市的全年GDP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其实,比经济总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更让人瞩目的是发展的背景和势头。2007年,四川GDP首破万亿元大关。其后在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四川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总量翻番。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令人倍感欢欣鼓舞的成绩,也充分展示出了四川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对于发展中地区而言,其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助于彻底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增强经济的自我增长能力。因此,四川此次跨入“2万亿俱乐部”行列,也意味着抗风险和内在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四川经济发展面临新任务
  由于基数变大,四川未来面临的增长压力也相应加大了。但四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下一步如何创造或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从四川目前的增长动力来看,主要由投资拉动和重点产业支撑。2011年全省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01.8亿元,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为代表的十大支柱产业,占各行业增加值比重达60.5%。但随着新开工项目减少、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灾区投资增速放缓、建设资金趋紧等问题逐步显现,再加上四川投资的“雪球”在近几年的高位上已经越滚越大,因此未来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而受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和外贸比重较小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有限。如何保持适当的投资增速、有效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也将成为矛盾所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压力也有所加大。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中之重。但从四川的实际来看,问题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的比重偏低、工业中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等。即便在最近一轮承接产业转移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仍占主导地位,对四川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尚未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整个工业的资源性特征和劳动密集型特征更加凸显,与东部工业技术构成差距呈拉大之势。
  
  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尽管面临艰巨挑战,四川经济发展仍包含诸多有利因素,如果把握得当,未来有望实现新的跨越。
  从经济增长的连续性来看,前期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灾后重建产业项目以及其它新建产业项目等的投资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而随着过去几年四川交通的大建设和大发展,其作为基础设施所发挥的巨大正外部效应也将逐渐显现,四川在西部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还有伴随全省经济规模的扩大,将带来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改善等。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推动四川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从机遇上看,国家正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年均增速预计将超过整体工业增速约10个百分点,从而成为全国以及四川经济未来十年最大增长点。而四川早已积极布局,并在其中的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在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生产成本相对低廉、资源丰富等因素,四川作为西部省份还将继续承接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为四川下一步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