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丰富性与差异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树峰

  通过今天下午观片,我觉得这次活动大部分目的都达到了。把大家请来,把不同风格的摄影家请来,到这个地方体验一下,用摄影这种手段来发现和呈现响沙湾的“现实与超现实”艺术空间。
  我们认为,摄影是发现“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空间的一种工具。就是说,它本身与现实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它离不开现实,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它又是切片,是从时间流中切出的一个瞬间,从整体中切出的一个局部,它具有超现实的属性。所以摄影作品是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也是现实与超现实的。这次活动我们把这样两个看似不可能归类的事物拿到一起,请大家做出自己的一种判断。
  见面会时我们的要求是呈现出丰富性和差异性。现在看来,基本上都做到了。同样一个响沙湾,大家的镜头、视角,最后体现在作品中,确实都不一样,局部的、整体的,动态的、静态的,各个方向上的呈现都有,各个方面的内容也都有。有红外摄影,有大画幅,有夜间摄影,也有航拍,有很丰富的作品的积累。然后每个人的不同也有了,差异性也有了。
  我们摄影艺术研究所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事情呢?是因为现在摄影界的雷同、模仿现象太严重。大家不敢大胆地追求自我的方向和形式。这方面需要一个推动力,需要一种提示。我们这次活动就是在响沙湾这样一个现实空间,邀请各位摄影师做出各自的探索,而且都是极具个性的,这就做出了一种样板。我想这能够启发全国的摄影人,走专题化、风格化道路。把原来那种一窝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跟风啊,雷同啊等等情况,改变一下。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关于现实与超现实,它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大家一开始拿到这个题目时,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铁箍,把自己箍得很不舒服。其实对于有一定自己理解的人来说,它不是一个束缚的木框子、铁箍。相反它能够激发摄影人的想象力。一幅好作品,如果不是在现实方面超越前人,使影像对生活有很强的穿透力,那么在超现实方面,就得有更大的跨越。这有什么疑问吗?没什么疑问。它无非是一种现象而已。
  关于对现实与超现实的理解,这次活动积累了很多格言。埃里·里德先生说,超现实就是“在这里,又不在这里。”米沙·厄韦特先生说,“生活本身就是超现实的。”伊恩·贝瑞先生说,超现实就是非逻辑的,超越日常生活常态的,疯狂的。李锋说“现实的就是超现实的。”这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也听见了很多其他摄影师的不同理解、阐释和认识。这样我们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这次活动大家也能从其他摄影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当你问“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你得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才知道我是谁。在比较中才能有鉴别。我们做这样的活动,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别人的观察、发现和作品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在哪里,自己的优势和敏感的地方在哪里。我看大家的作品,总的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每个人都有几幅很不错、很硬朗、立得住的作品。
  人类的视觉方式是不断推进的。一种新的视觉方式被社会认可之后,又会成为陈旧的,年轻人会涌现出新的视觉方式出来。这也是艺术发展内在的推力所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370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