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鸿飞

  摘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的任职前培训,对于新入职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现今高校岗前培训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在新时期下如何改进岗前培训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 问题 建议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长,为满足教学需要,高校基本上每年都会吸收大量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和非教育行业人员从事教师工作,但普遍高校现行的人才考核制度主要看重的是其专业理论功底和科研实力,而对于从师素质方面要求相对较低,这就使得新教师入职后的岗前培训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的任职前培训,是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最终实现教学技能的职业化、专业化,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重要环节。岗前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技能以及价值观取向,对于建设高素质、高质量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行的岗前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和收益,但同时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如今随着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和教师对于岗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效益不高
  许多高校师资培训部门仅将岗前培训工作当作一项简单的常规性业务工作来看待,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多年不变,整体上流于形式,逐渐忽视了岗前培训本身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从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合本校教师的培训实际的计划;许多新入职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目的具有功利性,认为岗前培训仅仅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辅助物,仅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由于我省笔试采用的是开卷形式,这就更使得部分学员产生轻视心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经常缺席、不认真听课和不认真思考问题的现象,仅寄希望于最后考前的突击复习和考试过程中的临场发挥,并且普遍认为自己只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就能够胜任高校教师工作,低估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对于一名合格高校教师重要意义,使得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效益不高。
  2.岗前培训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岗位要求
  十多年来,各地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基本都是以国家教委规定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4 门课程为主,辽宁省在2011年在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岗前培训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内容理论性更强,教学案例更加丰富和写实,普遍反响较好,但是,从整体上看,岗前培训工作仍然没有改变以这4门课为主体的授课与考试这种内容单一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新教师对学校情况、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教学实践等的培训需求。在培训形式上,目前高校都是采用以课堂为主的短时间集中讲授方式,即“灌输式”教学,形式单调,并且因为集中授课,授课教师为保证课时数,在授课过程中则会选择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很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展开,这使得参加培训的教师很难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更谈不上加以熟练运用。
  3.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难以并驾齐驱
  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是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但新教师所缺乏的不只是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更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教学技能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目前,多数高校实施的岗前培训理论课程的授课缺乏应有的研讨、示范教学等环节,授课教师只将书本知识讲授完毕就认为教学任务完成,忽略了对于新教师教学教法的示范和引导,而作为新教师多是疲于应付4门理论课的考试,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充分贯彻岗前培训的核心理念-即对新教师教学能力及技巧的培养。按照以往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学员即使通过了岗前培训考试,但却没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导致出现虽有满腹知识却难以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现象。
  二、新时期改进高校岗前培训工作的几点想法
  1.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端正培训态度
  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应真正地从“有利于新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的高度来认真组织和开展岗前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学校师资培训部门应该结合该年度学校教学和科研实际,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培训前应由学校有关主管领导召开岗前培训动员大会,将参加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新教师阐述清楚,引起新进教师的足够重视。
  学校师资管理部门要切实将岗前培训作为一项能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水平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常规业务工作去完成;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要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上,注重岗前培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而不是将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取得证书当作培训“终极目标”,而是应该争取能够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2、择优选拔授课教师,充分发挥授课教师模范作用
  岗前培训是新入职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课,将对新教师提高从师素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学校师资培训部门在选聘授课教师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该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结合授课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对授课教师的从师素质、教学及工作态度,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多重考察。选聘非常优秀的教师作为岗前培训教师,不仅有利于入职教师更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也会在入职教师的脑海中留下楷模印象。总体来说一名优秀的岗前培训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授课教师应该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育教学方法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教学成果突出,善于引导和开发受训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其次,授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育科研工作一丝不苟。此外,独特个人魅力以及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也会让岗前培训课程本身增色不少,产生意想不到的培训效益。   总之,岗前培训其实就是新入职教师转变身份后的第一堂教学示范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个人魅力都会对受训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3.制定高效的课程安排,丰富培训内容,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培训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不仅是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重点,也是难点。新时期的岗前培训可以在原有的4门核心理论课程的框架之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师资队伍特点,在岗前培训课程中增设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示范、授课实践环节、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讲座,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设计,岗前培训课程的开展可由学校和学院协同完成,学校负责做好4门核心理论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讲座以及校史、校规等课程的授课教师选聘、课程安排工作,在合理安排课程时应保证足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和经验交流等环节,以保证受训教师有足时间来消化吸收、掌握所学知识;学院注重结合学院各自特点做好院史、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师范授课等相关培训内容,学院可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教法老师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为每位新教师制定聘请一位教学导师。教学实践可采取学院公开课的形式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听课并及时评课,使新教师能及时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明确自己在教学教法等方面的优点或不足,与此同时,还要组织新教师到教师素质好、责任心强、讲课受到学生高度评价的教师课堂听课,使他们直接感受优秀教师的授课风采和魅力。另外,要组织新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采取以上措施可使得新教师获得有益的经验,帮助新入职教师较快适应高校教师授课模式。
  4.对新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
  从早期孔子时代,到现在的大学课堂,每一节课都要采用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大学基本的授课方法是讲授法,近年又大多采用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法。现今的高效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课件多媒体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大学课堂都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并不都喜欢多媒体,有的甚至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反感。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高校新教师必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此,在新教师的岗前教育教学培训中,还要让他们学会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讲授,也能运用先进技术,例如,理科教师要学习课堂上的直观演示实验、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的运用,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教学手段。此外,还要让新教师学会怎样结合身边的实际进行教学,怎样运用肢体语言、简笔画等。每一位新教师还必须了解,课堂理论教学必需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讲授空洞无味的局面。
  5.大力推进网络课堂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网络课堂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学习形式之一,它方便、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和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学校和学院应密切配合,在保证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网络课堂和学习论坛,及时将岗前培训授课视频、课件以及相关教学材料上传及更新,鼓励教师利用学习论坛进行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承担起网络课堂和学习论坛的维护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在实践中都应受到高度重视,根据学校和新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新教师尽快实现职业角色转变,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岗前培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切实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岗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之真正发挥出“启蒙”功效,为新教师过好职业生涯“入门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德,胡志民.员工培训与发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5-32.
  [2]郭京东,张立兴.人员培训务实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学出版社,2008:18-36.
  [3]郭伟东,王天翔.对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975-976.
  [4]毛丙波.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优化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32(5):136-137.
  [5]白晗.浅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7):44-45.
  [6]杨忠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6-57.
  [7]毕晖.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创新设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76-177.
  [8]刘宁.浅谈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21-23.
  作者简介:夏鸿飞(1986— ),男,汉族,辽宁营口人,从事高校师资管理及教师培训研究;姜长阳 (1953— ),男,汉族,辽宁大连人,资深教师,从事高校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790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