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才竞争力提升发展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永贤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是我国首部关于区域人才竞争力的综合研究报告,填补了国内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的空白。通过公布人才竞争力排行,进一步量化评价区域人才工作,找出新问题,得出新判断,提出新对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继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之后,促进地方转型升级的又一新动力,将在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进程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促进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江苏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2012年人才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居全国前列。
  一、用开放理念促人才优先发展
  远见的高度决定发展的程度。江苏是工业大省,又是资源小省,人口密度全国最高,人均资源全国最少,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重。面对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区域竞争的双重挑战,省委、省政府提出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出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拿出一亿元引进一百名高层次人才,在全国率先拉开面向世界大规模引才的序幕;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颁布实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资金投入人才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以人才国际化促进城市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坚持党管人才,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共同抓人才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强化人才考核,省“十二五”规划30个核心指标中,人才科技指标占7个,南京等地人才指标已经超过GDP成为考核第一权重;率先在全国建立人才统计公报发布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对人才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从“三个解放”,到两个优先,再到人才国际化,江苏全面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增强了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用人才红利聚科学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改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江苏见事早,行动快,面向创新创业实践引才育才用才,增创人才红利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大力度揽天下英才。大力实施“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十一五”以来全省资助引进10752名领军人才,引进10个诺贝尔奖得主、外籍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占全国30%,连续七批保持全国第一,近500家双创人才企业销售超千万元。
  二是大力度育领军人才。实施“333工程”、“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造就1万多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了15名两院院士,100多家科技企业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是大力度融全球智力。实施“222国际化人才合作联盟工程”,加强和世界著名高校、企业和实验室的人才合作,与全国所有985、211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五年来选派2000名教授博士作为科技镇长团到县镇挂职,引导教授博士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每年有6万名专家在江苏企业开展合作,促进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三高联动”,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用制度创新筑人才出彩舞台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创新才有发展。江苏把人才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口,着力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鼓励和引导人才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坚持先行先试,以国家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苏南人才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发展特殊政策。制定推进全省人才国际化意见,推广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创业50条政策”,支持南京市出台“科技九条”,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优化载体环境。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产业基地等为主体,完善“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园”的创业链,建成科技创业园等各类科技孵化器2000多万平方米,占全国近1/3。大力推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研究院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构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大创新创业扶助力度,努力打造成本最低、活力最强、成功率最高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首选之地。对科技人才创业,做到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发挥中青年人才创业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培育健全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
  四是优化社会环境。引导社会正确看待人才、尊重各类人才,既关注高端人才、又重视实用人才,既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加大人才政策和重大典型宣传力度,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江苏努力让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展望未来,江苏人才强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区域人才竞争力发布为契机,大规模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大力度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大幅度拓宽人才合作国际化领域。学习借鉴蓝皮书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发布江苏市县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探索研究江苏高校、企业、乡镇人才竞争力指数,全面推进江苏人才强省、强市、强县、强镇与人才强企、强校工作。
  责任编辑:张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840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