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晓梅

  摘要:护理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特殊职业。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公民法律观念的增强与疾病谱的变化,患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肿瘤患者治疗手段与治疗效果的特殊性,在临床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何及时发现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是目前护理领域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肿瘤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1 安全隐患
  1.1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易引起纠纷的问题,由于患者长期接受化疗,静脉损伤严重,药物外渗的机率亦随之增加,尽管深静脉留置管术已在临床普及,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不接受深静脉留置管,使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方面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特别是有些药物如静滴氟脲嘧啶时间长稍有不慎及发生外渗;如盖诺在滴注过程中可引起距穿刺较远端的血管肿胀、外渗、局部组织坏死等,以上情况即使及时发现并给予妥善处理,一旦发生皮肤坏死仍存在护理纠纷。
  1.2专科护士知识缺乏 由于教育机制不健全,在校毕业生没有经过相关专科知识培训与专科专业技能训练;而各医疗机构又不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培训,导致临床中专科护士整体缺乏,甚至有的科室一个专科护士也也没有,即使有专科护士,她们在理论、技术操作上与要求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其他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了解化疗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强刺激性,不知道会造成组织的坏死及溃烂的后果,及不能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使用规范等,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1.3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肿瘤护理工作量大,化疗工作相对复杂,而且大多数患者是属于癌症晚期,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超负荷工作,工作繁忙、紧张,一些化疗药物性能相似,如阿霉素、吡喃阿霉素都是红色粉剂,药名也相似,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药物配制错误从而引发护理安全隐患。
  1.4患者自杀行为 一些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的煎熬,疾病预后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1],感到绝望无助,感到生不如死,想以生命为代价结束痛苦的折磨,常表现为欲跳楼、割腕、服安眠药等,自杀多在夜间或中午工作人员少时,护理人员如不及时巡视病房,亦是纠纷所在。
  1.5医院感染 由于肿瘤患者要进行各种化疗、放疗治疗,治疗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白细胞降低;另一方面在疾病晚期会出现严重衰竭现象,患者抵抗力降低,如不加强各项消毒隔离与抗菌药物管理,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
  2 措施
  2.1加强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制度,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任何对患者的合法权益的损害,侵犯者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深刻认识"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意义,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把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杜绝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2规范专科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教学与管理部门应重视肿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参与肿瘤治疗,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进行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经常组织学习并善于应用新理论与新技术,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3 加强医院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人性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实施等级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需要,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将安全隐患最大可能的消除。
  2.4加强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护士应认识到肿瘤患者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将保密性与公开性护理相结合,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严格交接班,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支持和积极暗示的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2]。
  2.5制定专科规范,确保制度落实 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严格制定并遵守肿瘤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及化疗规范,要认识到化疗药物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到药物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严重性,护士在化疗过程中应严格密切巡视、细心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对化疗渗漏的治疗及处理、避免纠纷。
  2.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管理者应加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对于高危人群更应加强各项监控。要对医护人员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要求管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进行规范用药,发现感染病例要及时上报;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陪护管理,以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沈群英.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443.
  [2]毛小媛,蓝凌友,吕丽萍.382例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6.编辑/刘小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37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