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城市病”笼罩中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松

  众所周知人类会生病,其实城市也会生病,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很多顽疾已到了亟待解决之时。
  “2001年,这里还是一片菜地,我们散步的时候还能欣赏田园风光。而2008年就是在这儿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一位“老北京”指着北四环的“鸟巢”对记者说。类似的情景正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重复上演,城市化,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关键词
  然,其功未成,其疾已现,诸多“城市病”已侵染了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贵阳的大小城市。“城市病”不仅无谓消耗着中国人的时间、精力与健康,也正在蚕食与鲸吞着国人的幸福感。
  中国迈入了全新的“城市时代”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27%,中国进入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型社会”,由此正式迈入了全新的“城市时代”。
  “城市时代”有两个特征,一是城市数量增加,二是大城市数量增加且规模越来越大。
  城市规模的大小以此标准区分: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中小型城市,50万~100万的为大城市,100万~200万的为特大城市,200~1000万为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
  2011年5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超过700万的城市有10多个。广州的登记人口数量已达到1600万,北京市常住人口数更是将近2200万;上海人口数量最多,达到2300万。近10年,上海每年增长62.8万人口,按照这个速度持续增长的话,到2030年,上海人口将要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城。
  现在,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都或轻或重地患有“大城市病”,更不用说那些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了。
  干渴的城市——水资源紧缺
  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北京自产水资源量仅37亿立方米,到2010年末,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100立方米,不足纽约、巴黎、东京的1/20,是中国人均的1/10,世界人均的1/40。北京每年的用水缺口近10亿立方米,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和从外省市调水。水资源短缺成了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是“第一瓶颈”。
  四川曾经“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近年来,由于区域水污染严重等原因,已有16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紧缺,涉及到全省90.2%的人口。在四川,感叹“水不够用”的城市不仅是内江。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这几年,成都明显感觉到上游来水不像过去那么“畅快”了。成都正在建设“天府新区”,城市规模每天都在扩张,光是饮用水,每天就需要200万吨左右。“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成都市每年给饮用水源地提供生态补偿资金,以保护好水源地;还加大了污水的处理力度,在城乡建设大量污水处理厂,恢复湿地和自然河道。水被成都‘用过’后,还能为下游城市所用。”葛红林说。
  便秘的城市——交通拥堵
  住在北京通州区的马桂梅是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每天她都要很早起床赶车,从通州疃里的家先坐一段公交车到通州北苑地铁站,虽是始发站,马桂梅往往几趟车都挤不上去。仅是上班的单程从马桂梅家到公司全程至少需要3个小时。马桂梅说,公司一个月允许4次迟到,超过4次就要扣钱。为了不误时,马桂梅干脆买了个充气床垫,每天住到了办公室。
  最近网上一张照片显示:广州珠江新城堵车时,久久等侯的司机下车来大伸懒腰。广州人还评出了“广州塞车5最”:最著名的塞车点—广州大道-洛溪桥,广州大道上的司机大都只有两种表情,紧皱眉头或东张西望;最考公交司机的塞车点——天河北-五山路、天河城—岗顶 ,2公里路设10个交通灯,公交车如泥鳅般挤在一起;司机最难熬的塞车点—— 鹤洞大桥-昌岗路-江南大道,上千米车龙动不了,下桥用足一小时;最影响住户的塞车点——工业大道-新滘南路-南田路 ,车多灯慢夜夜塞车,烦躁司机频频按喇叭;广州最夜塞车点——新港西路-海印桥 ,1/3路面被占道乱停车,深夜12点还塞车。
  城市交通拥堵大大增加了市民出行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幸福度大打折扣。
  “郁闷”的城市——空气污染
  几年前,联合国搞了一次全球空气污染的网点监测,让人吃惊的是,在对40个城市颗粒物污染情况的排序中,我国入选监测网的5个城市,全部进入前10名。它们是沈阳、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在中国,经济型小车倍受人们青睐,而恰恰这些车几乎都没有任何尾气催化净化器,没有活性炭罐,没有电喷发动机。一言以蔽之,污染排放控制性能太差。我国现行的汽车排污标准只相当于欧美等国家60或70年代的水平。中国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空气污染水平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平的5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当前主要污染物减排仍面临巨大压力。 仅2011年,我国就新增煤炭消耗3.2亿吨,新增汽车保有量1800多万辆,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该官员称,4/5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城市大气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日渐突出,灰霾天数占到全年总天数的30%~50%。在公众满意度方面,该官员更表示,环保部近年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度电话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仅为55.2%,是城市所有环境问题中满意度最低的。
  游泳圈城市——垃圾围城
  人们常将一个胖人肚子的那圈肥肉为“游泳圈”,现在的大城市也有累赘难看的“游泳圈”,这就是垃圾围城。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地区某小区外的一片空地,每天都有数辆次机动三轮车前来倾倒垃圾,而每隔三两天便会就地焚烧一次,伴随着浓烟的是刺鼻的气味。长年拍摄“垃圾围城”的摄影师王久良用黄色标签,将自己拍摄过的非法垃圾填埋场标注出来,在北京中心城区外,密密麻麻的标签已形成了一个黄色的“七环”,真的让人震惊无语。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了《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报告认为,2009年是中国“垃圾危机”爆发之年,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选址问题,甚至焚烧厂该不该建、能不能建等问题成了中国民众热议的话题。这表明过去一直处于后台的隐性问题终于走向前台,成为无法回避且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
  大城市每个人每天大约产生1公斤左右的固体废弃物,以一个700万人口城市计算,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有7000吨,用火车拉要用四五个专列。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发烧的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市民走在市中心,明显感觉比郊区要热。气象专家指出,这是南京“热岛效应”的显著表现:城市密集区的气温往往比周边地区高,好像是被大海包围的一个气温明显较高的“热岛”。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都不一样,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处于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当气温高于34度时,还可引发心脏、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住房难、上学难、求医难等问题也是大城市病的一些表现,给大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金林认为,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但如今城市人群中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不健康的长寿”成一大奇观。
  大城市病由来已久,如何医治,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齐心协力来共同解决的大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成功经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39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