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问题学生”说开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出现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要想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必要的,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要有爱心,还要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学会与学生巧妙地交流,共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问题学生 知识 爱心 沟通技巧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①这句谚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教育的现状。作为教师,我们往往偏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对那些“问题学生”不加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些问题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加以指导和帮助,那么我相信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问题学生”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我认为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外因一般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三个方面。而在这三方面中,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存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思想,他们仍然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忽视了对落后生的指导。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学校教育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批问题学生,而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成长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技巧,学会善于与学生沟通,巧妙地交流。
  渊博的学识是教师征服学生的首要因素。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我们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地汲取营养。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材外,我们必须要有大的阅读量,形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不但要多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而且还要经常接受业务培训,这是提高我们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毕竟专家学者的水平、站位角度要高,而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整个教育的现状,了解教育最新前沿信息。再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有利因素,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我们不必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大圣人孔子不是都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更何况,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与学生探讨,还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有爱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大法宝。责任源于爱心,教师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位好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职业作风,这样他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以学生为本,换位思考,即使学生犯错,教师也要恰当的处理,掌握一定的尺度,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还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关爱、呵护他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需。只要我们用心尽责、无私奉献、真诚关爱,相信他们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
  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特级教师华应龙认为“教学要成功,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②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们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对他们充满信心。作为学困生,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他们也想向好学生那样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我们对于这些学生更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照顾,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公平的,老师是重视他的,慢慢地问题学生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其次,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心。荣获“全美最佳教师奖”的克拉克专教困难学生,他制定《五十五条班规》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自尊。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在与问题学生沟通交流时,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让他们建立自信,踏踏实实地走下去,逐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一步步战胜自己。再次,真正做到与每一位学生真心交流。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将心比心,就是拿心换心;教育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做人。我们也许比学生多些知识,多些阅历,但是诚心地交流才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法宝。报刊杂志有时总在报道师生之间的矛盾,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关注一些问题学生的心理变化,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二者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回想跟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激,是他们让我知道教师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彩,是他们让我明白了讲台的真正含义,是他们让我感觉到了沟通的重要。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活力,看到了生命的坚强,看到了明天的希望。用激情点燃希望,用爱心温暖心灵,用拼搏促进成功。在成功的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
  参考文献:
  1.刘平平,《成功转变问题学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杨桂青,侯亚文,《关注教师精神成长与文化素养系列(之三)》,《中国教育报》,2011-1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70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