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儿童图画书回到儿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虞永平

  【摘要】儿童图画书是需要立场和理念的,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一定是以特定的理念浸润的。儿童图画书首先关注的是引发儿童的心智和情感。《我是小花匠》从主人公汤米养花的视角展现了儿童沐浴自然和满足心灵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心灵的感悟。对儿童了解的程度是区分优秀儿童图画书作者和一般图画书作者的重要标尺。因此,儿童图画书的现实主题就是回到儿童,回到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心灵。只有渗透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儿童图画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我是小花匠》;理念侵润;儿童叙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23-03
  【作者简介】虞永平(1962-),男,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一、可以品味的理念
  儿童图画书的确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惯称的“小人书”。然而,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没有因为是“小人书”而变得简单,相反,在如何接近儿童心灵这一点上,儿童图画书有特殊的要求,衡量儿童图画书首要的标准就是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儿童的内心――他们的需要、期待和向往。因此,儿童图画书是需要立场和理念的,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一定是以特定的理念浸润的。这个浸润的过程,就是作者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儿童生活的理解讲述和表达的过程,就是作者与儿童平等对话的过程。所谓专业能力,就是文学和绘画的能力,这对于儿童图画书来说十分重要,它们使作品真正具有审美意义。所谓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就是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灵的理解,不同的作者对儿童生活理解的水平有所不同,有些人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来把握童年;有些人努力去阅读关于童年的研究,理性地去关注童年;还有些人除了回忆、阅读外,还如深入成人生活一样去体验现实的、真实的儿童生活,这是值得赞许的做法。现实生活中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成人臆想的儿童图画书缺少的就是对儿童生活和心灵的理解。我将作者对儿童心灵的理解称为儿童图画书作者的核心素养,缺乏这种素养,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儿童图画书。因此,所谓理念,很重要的是关于儿童生活和心灵的理念。
  在一个作品中,传递什么理念,这是作者随心而发、水到渠成的,具体的理念是不能规定的,也是规定不了的,但“具有理念并让理念浸润作品”这一原则,应该加以规定和确认。对儿童图画书来说,理念就是用来触动儿童心灵的,用来引发儿童的思绪,让儿童觉得有趣和引人入胜的。理念不是用来绑架和拔高儿童的,超越年龄阶段的规约、无趣的说教是儿童图画书的大忌。最关键的是,儿童图画书的理念,不是用文字说出来的,不是用单一的图画告知的,而是连续地融入作品的内容之中。理念经常与诙谐、幽默为伴,理念也与奇遇和突变相随,理念深入作品中环境的角落里、角色的言行里。优秀作品中的理念是阅读者品味到的,甚至不一定要说出来理念到底是什么。这种可以隐隐约约品味到的东西,慢慢积聚于心,将会变成儿童的心灵力量,变成儿童的人格特质,将影响儿童的一生。
  二、两个“自然”的浸润
  有些作品,只要看标题或者翻看两页,我们就知道作者将训导什么、传递什么,这是因为作品的成人导向很明显,读者没有找到儿童的心灵,只找到了成人的目的。不是所有的儿童图画书都是用来传递新知的,其实,对一本儿童图画书而言,最低要求――让儿童想一想、笑一笑,觉得书里讲的是自己想知道和乐于知道的事。就是说,图画书多多少少要触及他们的内心,引发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对于作为儿童文学的儿童图画书而言,首先关注的不是认知上的任务,而是心灵的触动或激荡。因此,儿童图画书不是教材,不是根据知识点来编排的,如果作者总希望在作品中预设教导的要点,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充其量口到心不到。
  由美国作家吉恩・蔡恩和画家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合作的《我是小花匠》是一本值得我们讨论的儿童图画书。书中包含了多重线索,核心线索是汤米和花木,外围线索是汤米和他人,其中包括与父亲、与母亲以及与邻居。我们看到一些出现父母的图书,大凡会将他们理解成价值和行为的引导者,甚至邻居也是如此。在这本书中,汤米与父亲、母亲及邻居的关系各具特点。邻居是汤米服务的对象,是汤米的顾客,汤米为他们照顾花木,他们给汤米付小费。汤米和邻居之间的关系表现很平淡,没有出现戏剧性,邻居也是以复数的方式出现的,画面上没有出现典型邻居的特写。汤米的母亲对汤米看护花木的行为先是惊讶然后是默许、包容和欣赏,这从母亲的表情上可以读出来,因此,母亲不是中立的,是支持汤米行为的,其实,母亲也在享受着满屋绿树的环境。汤米的爸爸是反对的,不愉快的表情几乎贯穿该书的始终,只是在这些花木送还邻居后才出现笑容。汤米的爸爸曾允诺汤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对汤米养花不满意,但也无法制止汤米的行为,因此总是满脸不悦的父亲因为信守承诺而给人另一种美感。书中汤米父亲这个角色有一定的戏剧性,他不顺意、不舒心、愁眉苦脸,与汤米陶醉、投入及自豪的感觉正好相反。对照着阅读汤米和他父亲的表情,会觉得特别有趣。汤米和所有的儿童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想象充分发挥出来了,一会儿感觉在热带雨林,一会儿感觉在森林池塘,一会儿又感觉在露天电影场,满屋的花木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边的遐想。满脸愁容的父亲没有教导和训斥汤米,只是有些不满,这不影响汤米去想象和享受。汤米也去图书馆阅读了,去修剪树木了,甚至把修下的小树枝栽插了,让植物的生命循环起来。这些不是父母教导的结果,而是汤米受恶梦启发的结果,在梦境里,汤米见到花木不断长大,导致房子倒塌。汤米获得了新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不是父母教导的,是实践的结果,汤米边行动边思考。
  这本书里有理念吗?我认为有。从不同的角度上都可以离析出理念来。比如,汤米父母的不教之教,汤米父亲的守信,汤米的需要极其满足,汤米的尽职等等。我觉得,作者是非常懂孩子的,其实,喜欢接近植物,尤其是花木,几乎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喜欢亲近自然,对花草树木有特殊的感情。自然是儿童的最好“教材”,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让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中有更多的植物,对儿童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实生活中,铺满塑胶地的幼儿园和紧闭大门的单元房,是将儿童与自然隔离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水石泥沙是儿童身外的自然,儿童与这个自然相遇,积极探究,努力尝试,就会充实心灵。该书就是从汤米养花的视角展现了儿童沐浴自然和满足心灵的过程。其实,向往自然的何止是儿童。因为外出“旅行”而将花木寄托给汤米看护的邻居们,在图书最后露出笑容并决定带全家走出去“旅行”的父亲,内心同样有对自然的向往。“旅行”就是与更大的自然亲近。   更让我欣喜地是,我读到了读者与儿童心灵自然的相遇。儿童内心深处有一个自然,这个自然就是儿童的天性,就是儿童发展规律,就是儿童不断显现的需要和兴趣。作者是以儿童之心在画儿童之书。不理解儿童内心的需求和喜悦的作者是无法充分表现儿童的内心的,汤米的每一个表情都耐人寻味,为了衬托汤米的心情,作者在多个画面上表现了汤米家的狗和猫,两个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总是与汤米相呼应,表现出趣味和惬意。因此,汤米外在的自然和他内心的自然在作品中显现了,这绝对不是文学和绘画本身就能做到的,对儿童心灵的感悟显然是关键。
  三、回到儿童叙述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上看,儿童图画书可以多主体叙述,甚至不排斥成人的叙述。只是,有些成人在叙述一个希望儿童获得成人期待的“知识”的故事,有些成人在叙述一个自己童年的故事。当然,他们经常不像是儿童的叙述,这种故事经常在儿童话语和成人眼光之间跳跃,这类作品经常满足成人回忆的意愿,远离儿童现实的生活,很难触动儿童的内心。以上的这些成人叙述经常有点说教、乏味,与儿童的现实需求不相关。儿童图画书应该让儿童叙述。所谓让儿童叙述,就是讲述能触动儿童心灵的故事,“蹲下心”来说儿童能理解的话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是教导导向,不是讲述“我年幼的时候”,而是讲述儿童想知道的,讲述儿童愿意知道的甚至会不断追问的。强调儿童讲述,意味着让成人撤退,就是让说教撤退,让无趣撤退,让对儿童的无知撤退。
  让成人撤退,并不意味着儿童图画书不需要成人,事实上儿童图画书不能没有成人,只是儿童图画书的创作甚至阅读指导需要的是对儿童有所了解的成人,对儿童的内心有所知晓的成人,对儿童的行为稍有敏感的成人,对儿童愿意亲近和倾听的成人。就像丰子恺先生教导成人们的一样,当成人跟儿童说话的时候,得变成儿童,这样才能抓住儿童的内心。当然,这些是对儿童理解的基础条件,真正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作者不会停留在这些基础条件上,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理解儿童。对儿童了解的程度是区分优秀儿童图画书作者和一般图画书作者的重要标尺。只要做跟儿童有关的事,不论是教育、医疗、童装生产、玩具生产、儿童影视制作以及儿童图书的创作,在专业、技术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了解一点儿童一定更能接近精品,不断深入了解儿童一定是助推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儿童图画书的现实主题就是回到儿童,回到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心灵。在这方面,《我是小花匠》的作者是良好的榜样。只有渗透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儿童图画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 罗嘉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77743.htm